同等学力申硕政法类怎么选校?这五条“躲坑”建议收好
一同事在后台收到很多咨询:"政法类在职读研到底值不值?""免联考的院校是不是坑?"今天我就用自己8年的学历规划经验,手把手教大家选校“防坑”。
先说说现状。目前全国有37所院校开设政法类同等学力申硕项目,学费从2.8万到8.6万不等。但注意!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考法考,像西南某高校的法制史专业就不能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个坑已经让不少在职考生栽跟头。
选校要看准三个硬指标:
1. 看授位类型:法学硕士还是法律硕士?前者重理论适合高校教师,后者重实务适合公检法系统
2. 看授课方式:中国政法大学现在还保留每月集中面授,社科院已经全面改线上
3. 看申硕通过率:五院四系普遍在65%-72%之间,个别地方院校能达到80%但社会认可度低
重点提醒五个“躲雷”点:
① 承诺"“抱过”"的机构直接拉黑,去年郑州就有学员被这种套路骗了12万
② 学费低于2万的慎选,大概率是中介倒卖学生信息
③ 避开新开设的专业,今年某师范院校的法治教育专业首次招生,师资都没配齐
④ 注意学校授课地点,有的校区在郊区,在职人员根本赶不及上课
⑤ 警惕二次收费,报名时问清是否包含答辩指导费和资料费
推荐三所性价比院校:
西北政法大学(3.2万/2年):保留周末面授,导师能帮忙联系实务资源
云南大学(2.8万/2年):西南地区考点,申硕统考可申请当地考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4.5万/2年):警务方向特色,适合体制内晋升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非全日制和同等学力哪个好?
A:要双证选非全,要性价比选同等学力。某区法院李科长就是通过同等学力拿到硕士学位后晋升的
Q:免联考是不是含金量低?
A:实话实说,确实比统招硕士竞争力弱,但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完全够用。去年我们有个学员就用这个学历竞聘上了副处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掏心窝的话:35岁以下的建议冲非全,40岁以上的同等学力更划算。学历投资要看长期回报,我见过太多人盲目跟风报班,说一千,道一万钱花了证也没拿到。记住,选对学校比努力复习更重要!
政法类在职研究生学费对比:985院校VS双非院校
一、学费区间:差距比想象中明显
985院校的政法专业在职研究生,学费普遍在8万到15万之间。比如北京大学的法学在职硕士,两年下来学费12万左右;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律硕士班,学费差不多10万起步。而像中国政法大学这类专业强校,虽然挂着211头衔,但法学在职项目的收费也和985看齐。
反观双非院校就亲民多了。西南政法大学的在职法律硕士,全程学费5万左右;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费约4.8万。地方性院校更实惠,像西北政法大学的在职班,学费还能再低1-2万。
二、价差背后的门道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三:
1. 师资配置不同。985院校常有法学界大牛亲自授课,比如参与过立法工作的教授、知名律所合伙人等,这些资源本身就带有溢价。
2. 附加价值差异。头部院校的校友圈含金量高,参加模拟法庭、学术论坛的机会更多,有些项目还包实习推荐。
3. 地域关键点影响。北京、上海等地的办学成本高,教室租金、专家课酬都比二三线城市贵出一截。
不过要注意,贵≠适合自己。某双非院校的毕业生说过大实话:"我们学校老师办案经验特别丰富,课堂上讲的都是刚判决的热点案例,这种实战经验花钱都难买。"
三、怎么选不吃亏
手里预算充足的,建议优先考虑985院校。除了学历镀金,更重要的是能接触行业前沿动态。比如清华大学的在职法学项目,经常组织参访最高法、红圈所,这种机会在普通院校很难遇到。
如果更看重性价比,可以重点考察专业特色突出的双非院校。像甘肃政法大学的民族法学方向、上海政法学院的刑事司法专业,在当地政法系统认可度很高,学费还不到985的一半。
有个取巧的办法:关注院校的缴费方式。中国政法大学允许分学年缴费,对外经贸大学提供企业合作优惠价,这些都能减轻经济压力。千万别被招生简章上的总价吓跑,多打电话问问有没有隐藏福利。
亲情提示大家,别光盯着学费数字。有些院校看似收费低,但后期杂费多(教材费、答辩费加起来可能过万),而985院校通常会把所有费用打包公示。报名前一定要上官网查最新收费标准,或者直接找在读学生打听真实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