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职读MAud可行吗?边工作边读研别上当秘诀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2 09:11:56

后台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想考MAud(审计专硕),但不想辞职,到底能不能边工作边读?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一次性说清楚在职读MAud的真相。先给结论:完全可行!但要注意这5个关键点,否则可能白花钱。(关键词前置:在职读MAud、边工作边读研)目前全国有 ...

在职读MAud可行吗?边工作边读研别上当秘诀

后台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想考MAud(审计专硕),但不想辞职,到底能不能边工作边读?"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一次性说清楚在职读MAud的真相。先给结论:完全可行!但要注意这5个关键点,否则可能白花钱。(关键词前置:在职读MAud、边工作边读研)

目前全国有23所院校招收非全日制MAud(2023年数据),主要分两类:

1)周末班:像南京审计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每月集中2个周末上课

2)寒暑假班:比如江西财经大学,每年寒暑假各集中20天

注意:有些学校会要求签定向就业协议,报考前要确认单位是否配合(这里插入关键词:非全MAud院校、定向培养)

举个真实案例:张会计在杭州某事务所工作,去年考上浙江工商大学非全MAud。他这样安排时间:

工作日:每天通勤路上背30个审计英语词汇

周末:周六全天上课,周日整理笔记+做作业

季度忙季:提前跟导师报备,申请作业延期

关键点:必须保证每周至少15小时学习时间,特别是考前3个月要冲刺(口语化表达:忙季、通勤路上)

学费差异很大!比如:

南京审计大学非全MAud:全程8万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12.8万

注意隐藏费用:

√ 异地交通费(去校本部上课的住宿费)

√ 论文指导费(部分院校额外收取)

√ 补考费(挂科重修的费用)

建议优先选本地院校,省下的交通费够买2年网课(用具体数字增加可信度)

很多同学担心非全证书被歧视,实际情况:

1)学位证和全日制完全一样,不会标注"非全"

2)毕业证会注明学习方式,但2020年起国家明确规定"非全与全日制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体制内晋升、职称评定都认可,部分私企要看具体单位规定(关键词:同等学力申硕、学历认可)

2024年在职读MAud可行吗?边工作边读研避坑指南

MPAcc允许在职攻读吗?学历认可度全盘透

一、在职读MPAcc,政策允许吗?

直接上结论:允许!

根据教育部最新规定,MPAcc(会计专业硕士)明确设置了非全日制培养方式。也就是说,工作党完全可以在不辞职的前提下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国内超过80%的MPAcc招生院校都开设了非全日制班,比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招生简章里都有明确说明。

不过要注意两点:

1. 学习形式灵活:多数学校采用周末授课或每月集中授课(比如每月4天连上)

2. 报考条件统一:无论全日制还是非全,都要求本科毕业满2年或专科毕业满5年(部分名校可能附加工作经验要求)

二、证书上会写"在职"吗?含金量打不打折?

这是大家最纠结的问题。先说事实:

毕业证会标注"非全日制"

学位证与全日制完全一致

学信网可查,国家承认学历

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

1.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近年已有30+省份明确非全与全日制同等对待

2. 企业认可度:500强企业更看重学校品牌和个人能力,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HR直言:"我们更关注是否通过CPA,而不是学习方式"

3. 继续深造:申请博士时,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均接受非全硕士学历

说白了,学历是块敲门砖,关键看你怎么用。一个央财的非全MPAcc,绝对比普通院校的全日制更吃香。

三、哪些人最适合在职攻读?

根据在读学员反馈,这三类人最划算:

1. 财务主管/经理:系统学习管理会计知识,为升职财务总监铺路

2. 体制内人员:评职称时硕士学历直接加分,某地财政局科员分享:"学历补贴每月多拿800块"

3. 跨行转岗者:想从行政、销售转行做会计的,系统补足专业知识

不建议盲目跟风的情况:

刚毕业没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建议先积累实务能力)

单纯为了混文凭的(现在论文盲审越来越严,毕不了业更尴尬)

四、怎么选学校最划算?

记住三个黄金法则:

1. 地域优先:尽量选工作所在地的学校,北京某学员吐槽:"每周往返上海上课,高铁票比学费还贵"

2. 看校友资源:财经类院校的行业认可度普遍更高,比如西南财大在川渝地区的辐射力

3. 比性价比

第一梯队(北大、人大等):学费15-20万/2年

第二梯队(省属重点):5-10万/2.5年

第三梯队(普通高校):3-5万/3年

我强调一点:部分院校的非全MPAcc同样享受落户加分政策,比如在上海,硕士学位能直接加3分。

五、读在职MPAcc的真实体验

听听“老江湖”怎么说:

时间管理:"周末上课其实比想象中轻松,反而治好了我的拖延症"(某制造业财务经理)

人脉积累:"同学里有银行行长、上市公司CFO,这是花钱都买不到的资源"(某私募基金从业者)

知识应用:"学完战略成本管理,第二个月就帮公司省了200多万预算"(某快消品行业学员)

当然也有槽点:

毕业论文要求与全日制相同,某学员苦笑:"开题报告被导师打回来改了7遍"

部分单位对非全学历仍有偏见,需要主动说明政策变化

说到底,要不要读还是看个人需求。如果你正在纠结,不妨先问自己:"三年后的我,会因为没读这个硕士而后悔吗?"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