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工作五年后同时读国内非全硕士+国外免联考MBA,这3类人最划算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2 10:31:23

一朋友在同学聚会上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听说你去年同时拿了国内非全硕士和国外MBA文凭?怎么操作的?今天就给童鞋们儿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个事。先给结论:国内非全硕士(比如同等学力申硕)和国外免联考MBA同时攻读,确实可行且性价比超高。但注意了,适合的群体主要 ...

工作五年后同时读国内非全硕士+国外免联考MBA,这3类人最划算

一朋友在同学聚会上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听说你去年同时拿了国内非全硕士和国外MBA文凭?怎么操作的?"今天就给童鞋们儿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个事。

先给结论:国内非全硕士(比如同等学力申硕)和国外免联考MBA同时攻读,确实可行且性价比超高。但注意了,适合的群体主要集中在:

1. 体制内想晋升的中层(特别是35岁左右的)

2. 民营企业需要镀金的部门主管

3. 想转行到外企的市场/财务人员

具体怎么操作呢?分三步走:

第一步:选对国内项目

重点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目录里的院校,推荐社科院的同等学力申硕(2.8万/2年)、首经贸的MEM(4.8万/2.5年)。注意避开2025年即将取消招生资格的那几所(具体名单可查最新公示)

第二步:匹配国外项目

建议选1年制的线上MBA,像西班牙武康大学(6.8万全包)、法国ISTEC商学院(8.2万)。这两个的特点是不用考GMAT,专科满5年就能申请,每月集中4天线上授课

第三步:时间管理诀窍

周一至周五处理国内课程作业(每天1小时足够),周末集中攻克国外课程。建议准备个专门的日程本,把两边的deadline用不同颜色标注。有个小技巧:两边的课程论文可以选相近选题,改改数据就能交两份作业

费用方面,全套下来大概在10-15万区间。比起全日制MBA动辄30万+的学费,相当于打了个对折。关键是学历认证时,国内学位证+国外留服认证双重加持,特别适合需要快速提升简历的职场人

常见坑点提醒:

1. 警惕"双证“抱过”"的机构(正规项目从不承诺“抱过”)

2. 注意国外项目的认证状态(必须能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查到)

3. 别相信所谓的"全程托管"(论文答辩必须本人参加)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这种组合学历最大的价值,是给那些卡在晋升门槛的人一个突破口。就像我同事王姐说的:"38岁那年要不是靠这个学历组合,根本竞争不过那些95后海归经理人。"

工作五年后同时读国内非全硕士+国外免联考MBA,这3类人最划算

国内在职硕士如何衔接国外MBA项目?这4点必须提前规划

1. 成绩认证:别让“学分”拖后腿

国内在职硕士的成绩单和学位,国外院校不一定直接认可。很多学校会要求通过第三方机构(比如WES、ECE)做成绩认证,把国内的学分转换成国际通用的评分标准。

提前查询目标院校要求:比如美国高校更倾向WES认证,欧洲部分学校可能接受本校直接评估。

注意课程匹配度:在职硕士的课程如果偏实践,而目标MBA项目注重理论,可能需要补修基础课(比如经济学、统计学)。

别卡在时间线上:认证流程通常需要1-3个月,一定赶在申请截止前搞定。

2. 语言考试:别以为“英语够用就行”

很多人觉得“平时工作用英语沟通没问题”,但GMAT/GRE和雅思/托福完全是两码事。考试分数直接决定你能申到哪个梯队的学校。

早考早超生:建议在职党提前1年备考,利用碎片时间刷题。GMAT有效期5年,哪怕暂时不申,成绩也能留着备用。

别迷信“高分保录”:比如美国Top 20 MBA平均GMAT 720+,但如果你工作背景强(比如带过大型项目),分数稍低也有机会。

口语别摆烂:面试时考官很看重表达逻辑,平时可以找外教模拟实战,练练“用英语讲清楚你的业务”。

3. 推荐信:找对人比找“大牛”更重要

国外MBA申请一般需要2-3封推荐信,很多人拼命找公司高管或教授,但其实推荐人的“相关性”比头衔更重要。

直属上司是第一选择:他能具体说明你的工作能力、团队贡献,比不熟悉你的CEO更有说服力。

学术推荐信不是必须:如果你毕业多年,可以找客户、合作方,甚至下属(证明领导力)。

提前给推荐人“划重点”:比如你希望突出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就私下和推荐人沟通,提供具体案例参考。

4. 择校策略:别只看排名,关键看“合不合脚”

选学校不能光看QS、FT榜单,得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经济能力,甚至地理位置。

想转行?优先选综合类大学:比如北美MBA的科技方向(斯坦福)、金融方向(沃顿)资源更集中。

预算有限?考虑欧洲或亚洲项目:新加坡、法国部分院校学费不到30万,还能申请企业赞助。

地理位置影响就业:比如想进硅谷,选加州本地的学校,实习和校招机会多得多。

亲情提示一句:申请材料千万别套模板!国外招生官每年看几千份文书,是不是“真心想读”一眼就能看出来。建议多聊你的实际工作案例——比如怎么带团队完成项目、如何解决行业痛点,比空谈“理想”更有吸引力。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