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联考食品科技硕士,在职可读,一年学费不到XX万
后台收到不少食品行业从业者的私信:"国外有没有不用考试的在职食品科技硕士?""食品研发岗有必要读硕士吗?学费会不会很贵?"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个冷门但实用的深造方向——国外食品科技硕士(Food Martech)。
先说说什么是食品科技硕士。这个专业主要培养食品创新研发、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工业4.0技术应用等复合型人才。像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的食品商业与创新硕士,开设有食品区块链溯源、智能包装技术、3D食品打印等前沿课程,特别适合食品企业研发主管、质检负责人、生产经理等在职人员。
重点来了!这类项目有三大优势:第一是免联考申请制,像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食品创新硕士,凭本科学历+3年工作经验就能申请;第二是灵活学制,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食品技术硕士提供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工作日晚间和周末上课;第三是性价比高,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全日制食品科技硕士,12个月总费用不到10万元(含学费生活费)。
具体适合哪些人读呢?根据我们整理的2023年申请数据,主要分四类人群:1)食品企业技术主管需要学历镀金的;2)传统食品从业者想转行做产品经理的;3)食品检测机构人员评职称需要硕士学位的;4)家族食品企业接班人需要系统学习的。别忘了35岁以上的从业者,建议优先考虑有行业人脉积累的院校,比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校友网络就遍布雀巢、玛氏等名企。
申请流程其实很简单:准备本科毕业证(专升本也行)、工作证明、推荐信(领导或客户写都行),部分院校要英语成绩(雅思6.0或大学英语六级)。注意避开两个坑:一是宣称"“抱过”"的野鸡大学,二是没有食品专业背景的商学院项目。建议优先选择有IFT(美国食品科技协会)认证的院校。
学费方面差异较大:英国院校普遍15-20万/年,东欧国家像波兰罗兹理工大学只要7-8万,东南亚院校更划算。有个省钱妙招——申请春季入学,很多院校会给早鸟优惠。比如意大利帕尔马大学今年就推出了"3月入学减免30%学费"的政策。
说到未来发展,食品科技可是朝阳产业。去年某泡菜企业引进智能发酵系统,光是技术团队的年终奖就发了16个月工资。现在既懂食品工艺又会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在招聘市场都是香饽饽。有个学员去年读完法国图卢兹大学的食品工程硕士,回国后直接跳槽到某新零售平台当产品总监,年薪翻了3倍。
亲情提示大家:选校时要重点看三点——是否有企业合作项目(关系到实习机会)、毕业论文是否支持企业课题(方便资源转化)、校友会是否定期举办行业交流会。千万别只看学校排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食品行业在职读研,这3所免联考院校最吃香
一同事在一家食品厂干了快十年,想提升学历却发现工作太忙根本没空复习联考。像他这样的情况在食品行业特别常见——车间要盯、新品要研发、客户要维护,哪有时间天天刷题?别急,今天说的这三所院校不用参加全国联考,特别适合咱食品人边干边学。
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中农大的食品专业在全国数一数二,他们针对在职人员开的班有三大实在优势:
1. 上课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北京周边几个食品产业园区还开有教学点
2. 课程直接对接食品加工、检验、研发三大岗位需求,像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这种课都是工厂老师傅带着在实验室手把手教
3. 毕业拿的是正经双证,评职称涨工资都好使
有个做质检主管的学员说,他们课上学的新检测方法第二周就能用在厂里,老板看了直夸"这学费交得值"。
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无锡的江南大学在食品圈里名气响当当,他们的在职硕士班主打"校企联培":
娃哈哈、三全这些大厂的高管定期来上课
每年组织学员去长三角食品企业实地考察
论文选题可以直接用自己单位的项目
去年有个做速冻水饺的学员,直接把厂里新品研发当毕业论文,现在都升到技术总监了。
三、华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广东的食品企业多如牛毛,华工的这个班特别适合珠三角的同行:
80%教授有企业顾问经历,教你怎么搞定实际生产问题
跟达利园、海天味业这些本地龙头企业有定向培养计划
线上课程做得很扎实,出差在外也能手机听课
东莞一家糕点厂的老板带着三个技术骨干一起报了这个班,现在厂里的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一半。
选学校的时候得注意三点:一看课程有没有针对你现在的岗位,二看上课时间能不能跟工作错开,三看校友资源在不在你的业务范围内。比如常跑北方市场的选农大,做出口贸易的选江南,在广东发展的选华工最划算。
现在不少院校的秋季班正在招生,感兴趣的直接去官网找招生办老师问问具体情况。记住要准备好工作证明和推荐信,有些专业还会要求食品相关的工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