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人脉进腾讯的真实经验:非全研究生怎么选MBA和EMBA
"三本毕业5年,普通家庭零背景,我就是靠非全研究生身份拿到腾讯offer的。"昨天收到学员小陈的报喜消息时,我特意要了他的完整备考记录。这个案例特别适合想通过在职读研转型互联网大厂的普通职场人,今天就把他的经验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先划重点:非全研究生进大厂有三大命门——专业选择、证书含金量、时间规划。小陈最初想报某机构的"免联考硕士",被我直接劝退。这类项目虽然拿证快,但学位证上会标注"非学历教育",在腾讯这类企业的学历审核环节直接出局。真正靠谱的只有12月统考的非全研究生和5月同等学力申硕两种。
专业选择上,MEM(工程管理硕士)和MPA(公共管理硕士)是进互联网的黄金跳板。腾讯去年校招录取的25位非全研究生中,18人来自这两个专业。特别是MEM,既保留工科背景又叠加管理课程,特别适合想转产品经理的技术岗。小陈就是在职备考MEM,利用周末上课,三年学费8万,比动辄20万的MBA划算太多。
这里有个关键细节:选导师要盯着有企业合作项目的。小陈的导师正在做腾讯智慧校园项目,他主动申请当课题助手,这才有了内推机会。现在各大厂的校招通道都卡35岁门槛,但通过导师项目组"曲线入职"的社招渠道,32岁的小陈反而比应届生更有优势。
备考时间线要卡准三点:每年10月报名时同步准备项目案例,次年3月复试前联系好导师,9月入学直接进课题组。小陈的聪明之处在于把备考和职业规划捆绑:备考期间自学Axure和SQL,研一用课堂作业打磨出三个产品原型,这些实操作品在面试时比学历证书更有说服力。
特别注意:今年起非全研究生落户政策放宽,北上广深都开始认可。小陈就是利用深圳落户政策,以研究生身份申请到区级人才补贴,直接覆盖了三年学费。这个隐藏福利很多辅导机构都不会告诉你。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MEM的五大注意事项
一、先搞清报考条件,别盲目跟风
MEM虽然对专业背景限制较少,但不同院校对工作年限的要求差异很大。比如,大部分院校要求:
本科毕业满3年(从毕业到入学当年9月前);
专科毕业满5年;
部分院校接受应届生报考,但仅限特定专业(如物流工程、工业工程)。
划重点:一定要去目标院校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别听信“小道消息”,尤其工作年限不够的,硬报会被直接刷掉。如果年限差几个月,建议提前联系招生办确认能否通融。
二、选对学校和方向,比名校光环更重要
MEM的方向五花八门,比如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别光看学校名气大,关键要看它的专业方向是否贴合你的职业需求。
比如你在制造业工作,优先选机械强校(如上海交大、华中科大);
如果从事IT行业,清华、北航的“数字化转型”方向更实用。
另外,上课方式也得问清楚:
有些学校周末授课,适合本地学生;
异地学生可以关注“集中授课”(每月一次)或“线上+线下”结合的院校。
三、备考时间别“头铁”,合理规划是王道
非全日制考生最大的痛点就是时间少!工作、家庭、复习三头烧,容易半途而废。建议:
1. 提前6个月启动复习:重点抓数学(初等数学+逻辑)和英语二,这两科占分高,短期难突破。
2. 利用碎片时间:通勤时背单词,午休刷逻辑题,晚上集中2小时做真题。
3. 别忽视面试:名校MEM通常有提前批面试,拿到“优秀”可降分录取。提前准备职业规划、行业见解等高频问题。
四、学费别只看数字,隐性成本也得算
MEM学费从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比如:
普通院校:3万~8万/全程;
985院校:10万~25万/全程。
除了学费,还要考虑:
交通住宿费:异地上课的交通、住宿是一笔长期开支;
时间成本:周末上课意味着牺牲休息和陪家人时间,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小技巧:部分院校支持分期付款,或与企业合作提供补贴,报考前多打听!
五、工作和学习平衡,提前打好“预防针”
读非全日制最怕两头不讨好。建议入学前做好两件事:
1. 和公司沟通:提前向领导说明学习计划,争取支持(比如调整值班时间);
2. 家庭分工:和配偶商量家务分担,尤其是孩子小的家庭,避免后期因琐事影响学习。
真实案例:去年一位考生因频繁请假上课被公司约谈,后来协商改为线上课+周末补工时,才稳住局面。所以,沟通真的很重要!
亲情提示:MEM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报考前多问自己:“这个专业方向能解决我工作中的哪些问题?” 如果只是为了混文凭,不如把钱省下来。想好了,就果断行动,别拖到报名截止前手忙脚乱!
(注:以上信息基于近年报考经验整理,具体以院校官方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