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成都国企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同等学力申硕“防坑”攻略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4 15:35:00

在成都国企食堂吃饭,总能听到同事讨论非全研究生值不值得考同等学力申硕能不能评职称这类话题。作为“上岸人”,我去年刚通过四川大学MPA项目拿到学位证,今天就给大家掏心窝子说说成都国企人必须知道的三件事。先说最新政策变化。2023年成都市国资委发了红头文件 ...

成都国企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同等学力申硕“防坑”攻略

在成都国企食堂吃饭,总能听到同事讨论"非全研究生值不值得考""同等学力申硕能不能评职称"这类话题。作为“上岸人”,我去年刚通过四川大学MPA项目拿到学位证,今天就给大家掏心窝子说说成都国企人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先说最新政策变化。2023年成都市国资委发了红头文件,明确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中享受同等待遇,但有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参加12月统考,二是要拿到双证(毕业证+学位证)。这就意味着像免联考的中外合作项目,或者只有单证的同等学力申硕,在咱们国企系统里还是不被认可的。

再说说成都本地院校情况。川大、电子科大这类985院校确实难考,但西南交大的MEM、西南财大的MPAcc每年给国企职工预留了10%的定向名额。去年我们单位有3个同事报西南交大,笔试成绩刚过国家线就被录取了,关键是要提前找人事处开工作证明。

我强调一点想报MBA的朋友,成都现在有7所院校开设提前面试通道。比如川大MBA提前面试拿到优秀的话,笔试只要考到170分就能稳上,比正常录取线低30多分。但要注意有些院校的提前面试要收2000元评审费,这个钱单位是不给报销的。

关于学费问题,成都本地的非全研究生普遍在6-12万之间。比如川师大的教育硕士只要5.8万全程,而电子科大的MEM要12.8万。有个省钱诀窍:选择与单位业务对口的专业,可以申请50%的继续教育补贴。我们财务科小王去年读西财的MPAcc,单位就给报销了4万学费。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同办公室一同事2019年报了某机构的"免联考硕士",花了8万拿了个单证,结果去年评副高时被认定无效。现在老老实实重新备考川大的MEM,这就是典型的信息差吃亏。所以建议大家认准中国研招网能查到的项目,别信那些"“抱过”""免考"的广告。

2024成都国企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同等学力申硕避坑指南

成都国企人员如何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院校

一、先摸清自己的需求

国企工作节奏相对稳定,但不同岗位对学历、专业的要求差异挺大。比如在行政岗的朋友,可能更倾向公共管理(MPA)这类专业;技术部门的人,或许会考虑工程管理(MEM)或计算机方向的学位。选专业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单位晋升有没有明确的专业限制?

2. 自己未来三五年想往哪个方向转型?

别光看哪个专业热门,适合自己岗位的才是“真香”。

二、本地院校VS外地院校

成都本地高校资源丰富,像川大、电子科大、西南财大这些“双一流”院校,认可度高,上课也方便。特别是川大的MBA、MPA,在本地国企圈子里口碑不错,校友资源丰富,周末上课还能认识同行。

如果考虑外地名校(比如北大、清华的在职项目),得算好时间成本。虽然名气大,但每月飞一次北京上课,体力、钱包都得掂量下。除非岗位有特殊需求,否则优先选本地院校,省时省力。

三、学费和性价比别忽略

非全学费普遍不低,不同学校差距也大。比如川大MBA全程学费大概15万左右,西南交大的工程管理硕士可能8万上下,而像西华大学这类省属高校,学费更低一些。国企人员选学校时,别盲目冲“顶配”

如果单位有学费报销政策,可以优先选更好的学校;

如果自费,建议结合家庭经济情况,选性价比高的院校。

另外,有些学校会针对国企员工推出奖学金,报名前多打听!

四、上课时间灵活度

国企虽然稳定,但临时加班、出差也不少。选非全院校时,一定确认上课方式

周末班:适合双休固定的岗位;

集中班(每月集中几天上课):适合常出差但能调休的人;

寒暑假班:适合教师或有长假的工作,但国企一般没那么长的假。

举个栗子,电子科大的部分专业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授课,遇到急事还能看回放,这种对在职人员更友好。

五、别小看“隐形资源”

读研不仅是拿文凭,人脉和资源也是关键。比如:

川大、西南财大的导师常参与本地政策咨询,国企人脉广;

电子科大的工科项目常对接高新区企业,适合想跳槽到科技国企的朋友;

成都理工、西南石油等院校的行业特色明显,适合能源、建筑类国企员工。

多看看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自己目标重合度高的优先选。

六、交通和通勤成本

成都虽然地铁发达,但跨区通勤还是费时间。比如:

川大望江校区在市中心,住南门的朋友过去方便;

电子科大沙河校区在建设路,城东的伙伴更近;

西南财大温江校区位置稍偏,住西门或温江本地的更合适。

如果每周跑一趟学校,单程超过1小时,坚持两三年挺累的。尽量选离家或单位近的校区,或者有校车接驳的学校。

七、口碑和“内部推荐”

国企圈子看重“实在推荐”,多问问单位里读过非全的前辈。比如:

有些学校和单位有定向培养合作,入学门槛更低;

部分院校考试侧重专业课,对国企相关岗位有加分;

导师如果带过本系统的项目,毕业论文更容易通过。

悄悄说一句:某些院校的提前面试,如果有单位领导推荐信,通过率会高不少……

成都国企人选非全院校,记住三个原则:专业对口、时间灵活、资源匹配。不用盲目追名校,关键选个能坚持读完、对工作真有帮助的。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