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研别上当攻略:这6所院校的免联考MBA千万别选
两年身边好多朋友都在咨询在职读研的事,特别是那种不用参加全国联考的中外合作项目。今天我就把打听到的一手消息和踩坑经验掰开了揉碎了说给大家听,特别是想报MBA、EMBA的朋友可得看仔细了。
先说现状:现在市面上打着"免联考""双证"旗号的院校确实不少,但这里头猫腻可多了去了。上个月我同事一姐妹就差点被坑,说是某国外名校的MBA项目,学费28万不用考试,结果一查发现毕业证压根不能留服认证。这里教大家三个“防坑”绝招:
1. 看认证要"双保险"
正规的中外合作项目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可查+留服中心认证资质。比如上海某985和法国高商合办的EMBA,每年3月开放申请,学费35万但能拿留服认证。
2. 警惕"分期付款"“绊子”
广州有家机构推的"免联考MEM"项目,首付3万就能入学,结果后面每年要交8万隐性费用。记住正规院校都是按学期明码标价收费的,像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EMBA就是两年48万,分四次缴纳。
3. 注意上课方式
真正靠谱的在职项目至少保留1/3面授课程。去年被查处的某线上MBA项目,全程网课不说,连导师都是临时聘的兼职教授。相比之下,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融财务MBA项目,每月集中授课4天,这才是正经办学该有的样子。
今年要特别小心的6个机构(名字用字母代替):
A机构的"美国西海岸大学MBA":该校已进入教育部黑名单
B学院的"1年制MPA":国家规定硕士项目最低修业年限为1.5年
C中心的"保录EMBA":宣称有内部名额实则涉嫌伪造材料
D大学的"中文授课免雅思项目":无法办理留学签证
E集团的"自考置换学分":学历认证时会被查出问题
F学院的"疫情期间特招项目":今年已全面取消相关政策
建议优先考虑的3类项目:
①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查涉外监管网)
② 985高校自主招生的EMBA/MEM(如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③ 正规留学机构办理的出境硕士(注意出境时间要求)
亲情提示大家:今年教育部严查"水硕"项目,选择时一定要确认院校在最新版《境外学历学位认证院校名单》里。钱花了是小事,耽误两三年的时间成本才真要命。
国内在职硕士和国外联读项目的费用对比
国内在职硕士的学费普遍在3万到15万之间,具体看学校和专业。比如985高校的管理类专业,学费通常在8万以上;普通高校的文科专业可能3万就能搞定。国外联读项目的费用跨度更大,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项目可能10万左右,而欧美学校的联读项目学费普遍在15万到30万之间。有些项目还要求出国交换半年,这部分学费可能额外增加5万到10万。
二、生活成本容易被忽略
国内在职硕士多数是周末上课,平时还能正常上班,住宿费基本不用额外掏钱。外地学生偶尔需要交通费,但高铁往返几百块能解决。国外联读项目哪怕不用长期出国,短期游学也得准备生活费。比如去英国待两周,光住宿和吃饭就得1万起步。如果项目包含半年海外学习期,在欧洲国家每月生活费至少1万人民币起跳。
三、隐藏的杂费“套儿”
国内项目容易被忽略的开支有两项:论文指导和答辩费。不少学校会收5000到1万的论文指导费,答辩时还可能产生场地费、专家评审费。国外联读项目最大的坑是汇率波动,比如去年某澳洲项目学费涨了8%,其实就是澳元升值闹的。另外认证费也要留心,有些项目宣传"双证",但国外学位认证得自己跑流程,翻译公证费加起来小两千。
四、时间成本换算成钱
国内在职硕士通常要熬2.5到3年,每周牺牲双休日上课。国外联读项目学制短,1年到1.5年就能拿证。按北上广深平均工资算,多出来这一年半时间,可能多挣15万到20万工资。不过短学制意味着课程密集,经常要请假上课,这个隐性成本得自己掂量。
五、值不值得多花钱
国内名校在职硕士的人脉资源值钱,特别是MBA班,同学可能是企业中层。国外联读项目的优势在落户政策,像上海对部分海外硕士有快速落户通道。如果单纯为提升学历,国内项目性价比更高;要是考虑移民或进外企,多花点钱选国外项目更划算。
六、捡漏的小窍门
国内项目可以关注校企合作班,有些大企业和高校联办的项目,学费能打7折。国外项目建议盯紧汇率,去年英镑跌到8.2时,有学员省了3万多学费。另外很多学校对早鸟报名有优惠,提前半年申请能减免5000到1万费用。
说到底,选哪种项目得看自家钱包厚度和个人需求。身边有个朋友选了某211高校的在职硕士,3年总共花了6万8,上课就在公司隔壁写字楼。还有个同事走英国联读项目,14个月花了28万,但借着项目跳槽到外资公司,工资翻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