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职备考MEM的三大坑,考生千万别踩!附真实难度捋清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6 12:18:51

很多在职同学问我:MEM考试到底难不难?我这种工作五六年的人还能考上吗?作为带过三届工程管理考生的“上岸人”,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说大实话。话不多说:MEM考试难度中等偏上,但绝对没到考不上的程度。具体要看三个关键点:第一,数学基础牢不牢。管综的数学 ...

在职备考MEM的三大坑,考生千万别踩!附真实难度捋清

很多在职同学问我:"MEM考试到底难不难?我这种工作五六年的人还能考上吗?"作为带过三届工程管理考生的“上岸人”,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说大实话。

话不多说:MEM考试难度中等偏上,但绝对没到"考不上"的程度。具体要看三个关键点:第一,数学基础牢不牢。管综的数学题看着像初中难度,但25道题要在50分钟内完成,去年真题里至少有5道排列组合题让考生直挠头。第二,逻辑思维是否过关。很多人工作后习惯了碎片化信息,突然要系统分析论证结构,刚开始正确率不到50%的大有人在。第三,时间管理能力。白天上班晚上备考的,建议每天至少挤2小时复习,周末要保证6小时系统学习。

这里必须提醒三个常见误区:

1. 以为考MEM比MBA简单(实际分数线相同)

2. 觉得工作年限长可以放松笔试(复试照样刷人)

3. 考前三个月突击背模板(今年写作评分明显严了)

备考建议分三档:

基础好的(数学高考120+):6个月足矣,重点攻逻辑和写作

基础一般的:8-10个月,建议报个周末面授班

完全零基础:提前1年准备,先把初中数学捡起来

现在很多院校的MEM项目都在扩招,比如某211去年新增了智能建造方向,分数线反而降了5分。但要注意,今年开始部分院校要求提交项目经历证明,这对在职考生其实是利好。说一千,道一万说个数据:正常备考的考生,通过率在65%左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通过率不到20%。

在职备考MEM的三大坑,2024年考生千万别踩!附真实难度解读

MEM考试通过率怎么样?

先看基础数据:MEM通过率大概多少?

从近几年全国范围的数据看,MEM的平均通过率在30%上下浮动。但要注意,这里说的“通过”指的是笔试(管理类联考)过线后,再加上复试被录取的情况。单看笔试的话,国家线通常在170分左右(总分300分),过线率能到50%-60%,但最终录取还得看院校的竞争情况。

比如清华、北大这类顶尖院校,MEM的报录比能达到8:1甚至更高,而普通985或211院校可能只有3:1。所以如果你冲着名校去,通过率自然会低一些;如果目标定在普通院校,压力就小很多。

为什么有人觉得MEM比MBA好考?

很多人拿MEM和MBA对比,觉得MEM更容易。其实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1. 报考人群不同:MBA考生中管理层比例高,工作经验更丰富,面试表现往往更突出;而MEM考生以技术岗、工程师为主,部分人面试准备经验不足,容易在复试环节吃亏。

2. 竞争压力差异:MBA报考基数大,尤其是一线城市的院校,而MEM的热度近几年才起来,部分院校还存在“招不满”的情况,尤其非全日制项目。

3. 笔试门槛相似:两者都考管理类联考,题目一样,分数线也差不多,所以笔试难度其实没区别。

不过要注意,这两年MEM的报考人数涨得很快,尤其像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的班级,竞争明显变激烈了。

哪些关键点直接影响你的通过率?

1. 数学基础:管理类联考里的数学占75分,基本都是高中知识点,但题量大,对计算速度要求高。文科生或者工作多年没碰数学的人,容易在这里丢分。

2. 择校策略:有的学校复试看重项目经验,有的偏爱学术背景。比如某些理工科强校,对跨专业考生会更严格。

3. 提前面试:现在越来越多MEM院校设置提前批面试。如果拿到“优秀”,笔试过国家线就能稳录,相当于降低难度。

怎么备考能提高成功率?

死磕数学和逻辑:这两科是拉分的关键。尤其是数学,每天练20道题,把错题本用起来,比盲目刷题更有效。

关注院校动态:9月份各校出招生简章时,重点看录取人数、是否有新增方向(比如今年不少学校加了“碳中和”相关班型),捡漏机会往往在这儿。

提前联系学长:找目标院校的在校生打听复试偏好。比如有的学校复试会问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有的则考编程基础。

对了说个实在话:MEM的通过率看着比考研其他专业高,但千万别掉以轻心。身边不少工科同事考了两年才上岸,问题都出在轻视复试或者择校失误。备考的时候别只看通过率,自己的复习状态和学校的具体要求也得盯紧了。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