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

在职读国外名校硕士的别上当门道:这五类人千万别选免联考MBA/EMBA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8 10:15:35

两年咨询在职读研的人数翻了三倍,但真正适合读国外名校硕士的人可能比你想象中少得多。作为从业8年的学历规划师,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免联考项目的水有多深——有人花20万拿了个不被认可的文凭,有人读着读着院校突然从教育部名单消失,还有人发现所谓的名校其实是中介 ...

在职读国外名校硕士的别上当门道:这五类人千万别选免联考MBA/EMBA

两年咨询在职读研的人数翻了三倍,但真正适合读国外名校硕士的人可能比你想象中少得多。作为从业8年的学历规划师,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免联考项目的水有多深——有人花20万拿了个不被认可的文凭,有人读着读着院校突然从教育部名单消失,还有人发现所谓的"名校"其实是中介包装的野鸡大学。

以热门的免联考MBA/EMBA为例,这三类人最容易踩雷:

1. 年收入低于25万的上班族(项目均价18-35万)

2. 工作不满3年的职场新人(教学案例根本听不懂)

3. 想靠文凭直接升职加薪的(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

但如果你符合这三个特征,免联考硕士确实能带来质变:

✓ 中层管理者需要系统管理知识

✓ 企业主需要拓展国际资源

✓ 体制内人员要提升学历门槛

现在最稳的申请方案是"三查法":

1. 查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备案(输入院校英文名秒查)

2. 查往届毕业生学信网认证(要求机构提供案例)

3. 查课程设置是否符合需求(警惕挂羊头卖狗肉)

比如曼彻斯特大学的Global MBA项目,虽然学费要28万,但支持分期付款且提供中文助教。而像巴黎高商这类院校,今年开始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英语成绩+管理经验证明。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学员,就是靠这个项目拿到了法国公司的采购资源。

亲情提示:2025年将实施新的境外学历认证细则,打算读1年制项目的要特别注意课程时长要求。建议优先选择有线下授课模块的项目,既能积累人脉又避免被认定为"远程教育"。

在职读国外名校硕士的避坑指南:这五类人千万别选免联考MBA/EMBA

2025年在职硕士申请,这六所院校学费涨幅超30%

想读在职硕士的朋友注意了!2025年申请季还没正式启动,但各大高校的学费调整通知已经陆续放出。据最新消息,有六所热门院校的在职硕士项目学费直接涨超30%,最高涨幅甚至逼近40%。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哪些学校"身价"涨得最猛,顺便聊聊这波涨价背后的门道。

第一梯队:北上广深重点高校

1. 上海某985高校金融硕士:去年学费12.8万,今年直接跳到17.6万,涨幅37.5%。课程新增了量化投资实战模块,还包了半年华尔街在线实训平台的使用权。

2. 北京某Top2高校MBA:从28万涨到36.8万,虽然贵了8万多,但新增了海外双学位项目,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半年不用另交学费。

3. 深圳某双一流院校人工智能硕士:去年刚开班的9.9万"尝鲜价"没了,2025级直接涨到13.5万。不过实验室新添了20台H100显卡计算节点,这硬件投入确实下血本。

第二梯队:新一线城市实力派

4. 杭州某重点高校数字传媒硕士:学费由6.8万调整为9.3万,涨了36%。新增的元宇宙内容创作实验室已经开始装修,据说要配备全套动作捕捉设备。

5. 成都某211高校医疗管理硕士:从7.2万涨到9.8万,但附属三甲医院的实践岗位从30个扩招到80个,想转行医疗管理的朋友机会更多了。

6. 武汉某双一流院校工程管理硕士:学费上调31%至8.9万,不过新增了智能建造方向的华为认证课程,考过认证还能抵扣3个学分。

学费为啥集体"跳高"?

跟几位高校招生老师唠过,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实训设备全面升级,像虚拟仿真实验室这些高端配置确实烧钱;二是企业合作项目增多,很多课改成了校企双导师制;三是住宿成本上涨,虽然在职硕士不强制住校,但配套的暑期集训基地费用涨了不少。

建议手头紧的朋友重点关注三点:1)抓住预报名阶段的早鸟价,部分院校在10月前缴费能按旧标准执行;2)多问问有没有分期付款政策,有的银行和学校合作推出了教育专项分期;3)留意新开专业方向,这些项目前两年通常会有补贴政策。

准备材料的同学注意了,现在很多高校悄悄提高了审核标准。特别是涨学费的这六所,今年普遍要求提供近三年的工作成果证明,像项目报告、策划案这些实质性材料比推荐信更重要。有行业证书的赶紧翻出来,ACCA、PMP这些都可能换成加分项。

亲情提示下,今年各校的招生咨询会来得比往年早,7月份就有线上直播答疑。建议把心仪院校的公众号都设成星标,学费调整这类重要通知往往提前15天就会公示。要是看到"培养方案优化"这类字眼,八成就是要涨价的前奏了。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