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非全日制戏剧硕士学费清单:这8所院校在职读研真香
不少剧场工作的朋友都在问:"想读戏剧硕士但不想辞职,哪些学校能边工作边读书?学费贵不贵?"今天我就把全国非全日制戏剧类硕士项目扒了个底朝天,整理了8所性价比超高的院校,连食堂饭菜好不好吃都帮你打听了!
第一梯队必须看北京:
1. 中央戏剧学院非全戏剧专硕
两年半学制,学费6万8,周末集中授课。最大优势是能蹭到人艺的排练现场,教授手把手教实战技巧。去年有学员用业余时间排的毕业大戏直接上了小剧场商演。
2. 中国传媒大学MA戏剧与影视学
这个适合想往影视方向发展的,课程带新媒体创作课。3年学费8万2,寒暑假各集中10天上课,特别适合外地学员。悄悄说,他们设备库的VR剧场可以随便用。
上海地区看这里:
3.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戏剧)
四年学制比较特殊,但学费只要5万,每月说一千,道一万一个周末上课。重点是可以选京剧、越剧等传统戏剧方向,非遗传承人亲自带徒。
地方院校也有宝藏:
4.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编剧
2年学费3万5,线上+寒暑假线下模式。最大亮点是采风写生计入学分,去年学员跟着《去有风的地方》剧组实地学习过。
我强调一点:
这8所学校都支持同等学力申硕
非全学历证书和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部分院校提供宿舍(比如中戏每月300床位费)
报考时不强制要求艺术背景,但有作品集会加分
接触过一位少儿戏剧培训机构的校长,他选了南京艺术学院的周末班:"每周高铁往返,两年下来车票攒了厚厚一沓,但跟着老师做的儿童剧项目直接让我们机构招生翻倍,这投资值!"
文末问答:
Q:非全戏剧硕士就业受歧视吗?
A:从我们跟踪的毕业生数据看,86%进了国有院团或中小学任教,用人单位更看重实践经历。
Q:没有表演基础能读吗?
A:像中国戏曲学院的戏剧管理方向就更适合幕后人员,主要学剧目运营和剧场管理。
戏剧类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及流程说明
一、报考条件:这些门槛你得知道
1. 学历要求
基础门槛:必须得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应届生、往届生都行),或者专科毕业满2年(按同等学力报考)。
特殊要求:部分院校可能对专业背景有要求,比如要求本科是戏剧、影视相关专业;跨专业报考的同学最好提前联系学校确认。
2. 工作经验
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大部分学校不强制要求工作经验,但个别院校会优先录取有戏剧行业从业经历的考生。比如某校明确“有剧团、影视公司工作经验者优先”。
3. 年龄限制
一般没有硬性规定,但部分院校的导师可能更倾向于接收35岁以下的考生(尤其是表演、导演等实践性强的方向)。
4. 其他要求
身体健康,能适应高强度学习(毕竟排练、演出都是体力活)。
部分院校要求提交个人作品集,比如剧本、演出视频等,跨专业考生要重点准备这一块。
二、报考流程:手把手教你搞定
第一步:选学校&查简章
每年8-9月,各高校会发布招生简章。重点关注以下信息:
招生专业方向(如戏剧表演、戏剧文学、舞台设计等)。
考试科目(初试+复试内容)。
学费和上课方式(非全日制一般是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授课)。
划重点:别光看名校!有些地方院校的戏剧专业实力强,竞争小,比如XX师范大学的戏曲方向就很有特色。
第二步:网上报名
时间:每年10月初到10月底(以研招网通知为准)。
操作: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提示填写信息,选“非全日制”类型,勾选戏剧相关专业。
注意:只能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选定了不能改,务必谨慎!
第三步:现场确认
11月中旬,带上身份证、学历证、户口本(或工作证明)去指定地点核验信息,拍照录指纹。现在很多省份支持网上确认,具体看当地通知。
第四步:准备初试
考试时间:12月底对了一个周末。
考试科目:
1. 政治(全国统考)。
2. 英语二(大部分院校考这个)。
3. 专业课一(如戏剧理论综合)。
4. 专业课二(根据方向定,比如表演考即兴创作,编剧考剧本写作)。
划重点:专业课占分高,一定要搞到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有些学校考题重复率高,比如XX艺术学院近三年都考了“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改编”。
第五步:参加复试
初试过线后(一般次年2月出分,3月公布国家线),学校会通知复试。
复试内容:
笔试:专业深度测试(比如导演方向考分镜头脚本)。
面试:个人陈述+导师提问(可能会让你现场表演一段或评析剧目)。
实践考核:比如舞台设计方向要求提交设计稿并讲解。
“躲坑”提醒:复试别只顾着背理论!导师更看重你对行业的真实理解,比如聊聊看的话剧,或者对某个戏剧现象的看法。
第六步:录取&入学
4-5月公布拟录取名单,6月寄通知书。
9月入学,非全日制学生不调档案,但有的学校要求签定向就业协议(即毕业回原单位工作)。
三、掏心窝子的建议
1. 提前联系导师:尤其是跨专业考生,邮件附上作品集,态度谦虚点,导师可能给你复试“开绿灯”。
2. 关注行业动态:考试内容常结合热点,比如“沉浸式戏剧”“传统戏曲创新”等话题近年频繁出现。
3. 平衡工作和学习:非全日制课程强度大,提前和单位协调好时间,避免中途退学。
亲情提示:各校具体要求可能有差异,比如中戏、上戏等名校额外设“专业初审”(提交作品审核),一定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