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秘诀:在职读研必看的30所院校(附MBA/EMBA/MEM“躲雷”攻略)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8 15:47:25

有学员私信问我:老师,我想边工作边读研,哪些单位招非全日制研究生?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一份保姆级报考门道,手把手教你避开报考“绊子”。一、报考前必须知道的3件事1. 非全和在职读研的关系:现在统称非全日制,毕业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和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 ...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秘诀:在职读研必看的30所院校(附MBA/EMBA/MEM“躲雷”攻略)

有学员私信问我:"老师,我想边工作边读研,哪些单位招非全日制研究生?"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一份保姆级报考门道,手把手教你避开报考“绊子”。

一、报考前必须知道的3件事

1. 非全和在职读研的关系:现在统称"非全日制",毕业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和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同等学力申硕≠非全:前者是单证(只有学位证),后者需要参加12月统考

3. 免联考项目要当心:除中外合办项目外,国内正规项目都要参加全国统考

二、最值得关注的30所院校清单(按专业分类)

MBA类:清华五道口、北大光华、上海交大安泰(学费20-40万区间)

EMBA: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适合企业高管)

MEM: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管理首选)

MPAcc: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硕王牌)

三、“上岸人”的5条避坑建议

1. 警惕"“抱过”班":某机构去年被曝虚假宣传,200多名学员退费无门

2. 注意上课安排:中国政法大学要求每月集中授课4天,不适合经常出差人群

3. 学费差异大:复旦MBA要52.8万,武汉大学仅12.9万

4. 提前联系导师:某985院校非全导师带5个学生,报考前确认导师名额

5. 住宿问题:90%的非全院校不提供宿舍,北京学员要考虑通勤成本

四、最新报考政策变化

2024年起新增人脸识别确认环节,去年某考生因工作照与证件照差异大被拒考

部分院校实行"提前面试+国家线"双轨制,如中山大学MBA,提前面试优秀者可降分录取

2024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指南:在职读研必看的30所院校(附MBA/EMBA/MEM避坑攻略)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前景如何?

几年,越来越多上班族选择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每次提到这个话题,总有人问:“花这么多钱读非全,找工作到底管不管用?”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件事,结合实际情况给你个准信儿。

一、企业认不认?关键看这三点

先说童鞋们儿最关心的:用人单位买不买账。根据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发过通知,明确要求企事业单位招聘不得将学习形式(全日制/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条件。但落到实际中,确实得分情况看:

1. 体制内单位更规范: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国企招聘现在基本一视同仁。尤其是这两年,很多地方的事业单位岗位明确标注“硕士研究生(含非全日制)”。

2. 大厂看平台背书:像985/211高校的非全项目,华为、腾讯这类企业招聘时更看重学校牌子。有个朋友读的某985非全计算机硕士,校招时照样拿了多个大厂offer。

3. 中小企业更务实:私企老板更关心你能不能马上上手干活。带个非全学历去面试,重点得说清楚读研期间的工作成果,比如“读研时做的项目直接帮公司省了20万成本”。

二、这些行业特别吃香

别光盯着“学历”这顶帽子,不同行业差别大了去了:

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时,非全硕士和全日制算同等学力。去年认识的英语老师就是边教书边读非全,评上一级职称工资涨了800多。

IT互联网:程序员圈子里有个潜规则——只要技术够硬,自考本科都能进大厂。更别说带着项目经验读非全硕士的,很多公司反而觉得“既懂理论又有实战”。

金融行业:银行、证券公司对学历要求高,但更看重学校层次。比如中央财经的非全金融硕士,进四大行分行的案例比比皆是。

三、别光指望学历 这三个本事更重要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早不是“有个硕士文凭就能躺赢”的年代了。非全研究生的优势恰恰在于“半工半读”的模式,关键得会转化优势:

1. 把工作经验变成筹码:面试时别只说“我在读研”,重点要说“我负责的XX项目用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的数据模型,帮公司多赚了XX万”。

2. 导师资源别浪费:很多高校的非全导师本身就是行业大牛。有学员跟着导师做横向课题,直接对接了上市公司资源,毕业就被挖走了。

3. 证书叠加效应:读法律非全的考过法考,读会计的拿下CPA,这种“硕士学历+行业证书”的组合拳,在就业市场绝对能打。

四、“老江湖”的血泪教训

对了说点大实话:选非全研究生千万别盲目。去年有个学员跟风读了某校的工商管理非全,结果发现课程全是理论,跟本职工作完全不搭边。给大家三个别上当建议:

1. 优先选实践性强的专业:工程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这些,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更明确。

2. 打听清楚授课方式:有的学校周末集中授课,有的要每月脱产一周,外地考生选错类型能累秃头。

3. 校友资源很重要:某些高校的非全和全日制共用导师、一起上课,这种隐形福利对将来找工作帮助很大。

说到底,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三分靠政策,七分靠自己怎么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摘掉有色眼镜,但最终能不能弯道超车,还得看你怎么把读书的投入转化成职场的价值。选对方向、用对方法,非全学历照样能成为你的跳板。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