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必看:这5个专业闭眼选(附MEM/MPA避坑门道)
在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问:"老师,我想报个不用辞职的硕士,工程类的哪个专业最好拿证?"今天就给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尤其适合工作5年以上、想评职称或者单位有学历补贴的朋友。
先给结论:要说容易拿证的专业,MPA(公共管理)和MEM(工程管理)当属第一梯队。这两个专业都是国家统考单证,不用参加12月联考,英语只用考到60分就算合格。去年我带过的一个学员,在供电局上班的大刘,就是靠着MEM的硕士学位评上了高级工程师。
不过要注意三点门道:
1. 论文选题要找"工程+管理"交叉点,比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施工协调问题》这种选题,既符合专业要求又容易找案例
2. 部分院校的MEM要加考数学,像北京某211就考高数基础,这个得提前打听清楚
3. MPA虽然好考,但如果是工程口的,建议优先MEM,评职称时专业对口更重要
第二梯队是城乡规划和小众工程方向。比如某理工大学的"智慧城市"方向,去年通过率78%,比传统土木工程高出一大截。这类专业的特点是招生名额多,导师带的学生少,论文容易过。
这里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在建筑公司做项目经理的学员,选了某高校的"工程信息化管理"方向,从开题到答辩只用了10个月。关键是他把公司正在做的BIM管理系统直接当案例,数据都是现成的。
亲情提示三个坑:
① 避开要加试核心期刊的学校(某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就要求发普刊)
② 外语选择小语种的注意,日语考试难度比英语高30%
③ 农业工程这类冷门专业慎选,看着好考但很多学校两年才开一次班
要是你现在拿不定主意,记住这个口诀:"管理类选交叉,工程类挑细分,冷门专业看开班"。实在纠结的,建议直接找近三年新增的硕士点,这些专业通常通过率都会放水。
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申硕哪个学校通过率高
首先要明白,同等学力申硕的通过率主要看两点:一是学校组织的课程班结业考试,二是全国统考的通过情况。咱们先说说课程班这块,大部分学校的通过率都能达到80%以上,毕竟学校也希望学员能顺利进入统考环节。但要说差别,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和考试频率上。像北京理工大学的工程硕士课程班,每学期分阶段测试,比集中期末考的方式更人性化,学员通过率普遍能到90%。
全国统考才是真正的分水岭。这里给大家透露个窍门:选择考试科目设置合理的学校很重要。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的机械工程专业申硕考试只考专业综合和外语两门,比某些要加试高数的学校省事不少。天津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更实在,统考前会给学员发历年真题集,组织模拟考试,这种实打实的考前辅导让通过率高出两成。
地理位置也要考虑进去。长三角地区的学校有个隐形优势——考点多。比如上海理工大学的学员,既能在校本部考试,也能选择杭州、南京等周边考点,避免了异地赶考的麻烦。去年有个朋友在武汉读的某高校,统考时正赶上疫情反复,考点临时取消差点耽误考试,这种突发情况在交通便利的城市相对好应对。
再给大家推荐几个"实在型"学校: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每月安排周末答疑,统考通过率常年稳定在75%以上
2.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允许分阶段通过考试,单科成绩保留5年
3.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考试与工作实际结合紧密,实操题占比大
亲情提示三点:一是尽量选有多年申硕经验的学校,他们的教务流程更成熟;二是看准专业目录里有没有自己擅长的方向;三是别光看通过率数字,要问清楚补考政策和费用。比如有的学校第一次统考不过,第二次只收考试费,有的却要重新交指导费,这里外里能差好几千。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通了线上预审服务,建议大家先把个人情况发给招生老师做个评估。毕竟每个人的基础不同,适合的学校也会有差异。有个在电力系统工作的朋友,说一千,道一万选了华北电力大学,就是看中他们的行业特色题库,今年5月刚一次性通过了两门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