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金融研究生“躲坑”秘诀:这5类人慎选,附学费&985院校推荐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9 12:26:56

在后台收到很多关于非全日制金融研究生的咨询,发现大家最关心的就三件事:哪些人读不了?哪些学校好考?学费到底要多少?作为一个帮300+学员做过考研规划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先说个扎心的事实:去年光北京地区就有37%的非全金融考生中途弃考。 ...

非全金融研究生“躲坑”秘诀:这5类人慎选,附学费&985院校推荐

在后台收到很多关于非全日制金融研究生的咨询,发现大家最关心的就三件事:哪些人读不了?哪些学校好考?学费到底要多少?作为一个帮300+学员做过考研规划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

先说个扎心的事实:去年光北京地区就有37%的非全金融考生中途弃考。我整理了一份“躲雷”清单,这5类人真的要三思:

1. 数学看到就头疼的:金融核心课目必学高数、统计学,中央财经大学去年就有学员因挂科数学建模被迫延毕

2. 工作不满3年的小白:中国人民大学面试明确要求提交项目经历证明,应届生通过率仅12%

3. 月薪低于1.5万的职场人:清北复交的学费普遍在15-25万区间,这还不算周末往返的交通食宿

4. 想转行证券/投行的:头部机构更认全日制学历,某券商HR直言非全简历直接筛掉

5. 计划考公考编的:部分省份仍将非全视为"非统招",去年江苏就有考生因此被取消录用

不过也别灰心,这几所985院校堪称性价比之王:

山东大学:学费9.8万/2年,每月集中授课4天,去年录取率高达43%

中国海洋大学:金融科技方向全新开设,首年招生免复试笔试

东北大学:与招商证券联合培养,毕业直接签三方协议

湖南大学:接受GCT成绩替代联考,可用往年成绩申请

我强调一点2024级考生注意新变化:教育部最新文件要求,所有非全项目必须注明学习方式,大家在研招网报名时一定要核对"学习形式"栏。有个学员去年就吃了闷亏,报的明明是周末班,结果录取后发现要每月脱产一周。

说到费用,这里有个省钱的妙招:很多院校对国企/事业单位员工有学费补贴。比如对外经贸大学就给央企学员减免20%学费,前提是要提供在职证明和单位推荐信。我有个学员在国家电网,对了实际只出了11万就拿下金融硕士。

备考建议方面,给大家划三个重点:

1. 英语要死磕阅读理解,非全英语线通常比国家线低10分

2. 工作证明要提前准备,最好有金融相关岗位的工作描述

3. 面试时多准备实操案例,某985考官直言最烦只会背理论的考生

2024非全金融研究生避坑指南:这5类人慎选,附学费&985院校推荐

金融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前景调查:三大高薪去向曝光

方向一:银行与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

金融类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对口的去向,自然是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行和头部券商,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一直稳定。

比如,某国有银行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提到:“我们更看重候选人的实操经验。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多有3-5年行业经验,上手就能用,薪资往往比应届硕士生高10%-15%。”具体岗位集中在风险管理、信贷审核、投资顾问等需要“理论+实战”结合的领域。一线城市这类岗位的起薪普遍在20-25万/年,资深人士甚至可以突破50万。

方向二:互联网金融的“新贵赛道”

如果说传统金融是“稳”,那互联网金融就是“快”。近两年,蚂蚁、京东数科等大厂对金融背景的非全研究生需求明显增加,尤其是产品经理、数据分析等岗位。

一位在杭州某互联网大厂工作的非全毕业生透露:“我们组里做支付业务的产品经理,80%都是非全出身。公司看中的是我们既有金融知识,又懂互联网玩法。”这类岗位薪资浮动较大,但普遍在25-35万区间,部分带期权激励的岗位总包可能更高。

方向三:地方国企与城投公司的“隐藏选项”

这个方向可能很多人没想到。随着地方基建投资加码和政府平台公司转型,不少三四线城市的城投公司、地方金控集团开始高薪挖人。

以某中部省会城市为例,当地城投公司去年招聘的融资总监岗位,明确要求“金融硕士+5年相关经验”,开出的年薪是40万起步,还附带人才补贴和安家费。这类岗位竞争相对较小,但要求熟悉地方政策和人脉资源,特别适合打算回乡发展的职场人。

几个接地气的建议

1. 别死磕“北上广”:二三线城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增速已超过一线,尤其是成渝、武汉等新一线城市,房价和薪资比更友好。

2. 考证比想象中重要:CPA、CFA这类证书在地方国企和金融机构依然是“硬通货”,边读研边考证效率更高。

3. 实习别挑“大牌子”:与其挤破头去头部机构打杂,不如在中小公司接触核心业务,经验反而更值钱。

从实际案例来看,金融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其实比普通硕士更灵活。毕竟带着工作经验读书,反而能避开“纸上谈兵”的坑。比如有学员在读研期间通过导师引荐,直接跳槽到私募基金做行业研究,薪资翻了一番。

对了说句实在话:高薪岗位从来都不是“等来的”,关键得把学历提升和工作经验拧成一股绳。行业里混得好的那批人,往往是白天跑客户、晚上写论文,周末还得抽空盯大盘——这碗饭香是香,但端不端得稳,还得看手上的真本事。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