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读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含金量比非全高多少?这3个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9 14:46:42

在考研自习室遇到个大三学生小张,他纠结得直挠头:家里让考非全方便找工作,但学长说全日制认可度高,到底差多少哈?这话算是问对人了,我特意翻了30家企业的招聘公告,跟5个人事主管聊过,今天就跟童鞋们儿掏心窝子说大实话。先看最直观的数据:国企校招公告里85%明确 ...

读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含金量比非全高多少?这3个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在考研自习室遇到个大三学生小张,他纠结得直挠头:"家里让考非全方便找工作,但学长说全日制认可度高,到底差多少哈?"这话算是问对人了,我特意翻了30家企业的招聘公告,跟5个人事主管聊过,今天就跟童鞋们儿掏心窝子说大实话。

先看最直观的数据:国企校招公告里85%明确标注"全日制硕士",像电网、中建这些热门单位,去年录取的应届生中全日制占比91%。私企虽然不写这么直白,但华为、腾讯给应届硕士的起薪,全日制普遍比非全高2000-3000元/月。这差距主要来自三个硬核原因:

第一关是学习强度。我表弟读全日制工科硕士,跟着导师做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每周60小时泡实验室是常态。反观我同事读的非全MPA,主要周末上课,作业多是案例分析。不是说非全水,但企业都知道全日制那3年是实打实搞科研的。

第二关是政策待遇。去年深圳落户新政,全日制硕士直接秒批,非全得走积分通道。考公务员更明显,2023年国考职位表里,限制"全日制研究生"的岗位占73%,特别是中央部委岗位基本全要全日制。

第三关是人脉积累。我闺蜜读的全日制金融专硕,同门师兄现在在投行带团队,实习内推直接走导师关系。非全同学虽然也有职场人脉,但同学间行业分散,很难形成学术圈那种深度联系。

但别急着下结论!我邻居家孩子读非全MEM,现在在车企当项目总监,人家工作10年读研纯粹为升职加码。所以关键看需求:要是应届生没工作经验,咬咬牙读全日制;要是在职想晋升,非全的学历照样管用。

前两天跟某985招生办老师唠嗑,他说现在非全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但社会认知滞后至少5年。所以建议:能脱产尽量选全日制,实在要工作就选双证非全,千万别图便宜读单证班,那真是花钱买废纸。

2024年读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含金量比非全高多少?这3个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会被歧视吗?

先说现状:前几年确实存在个别单位“看人下菜碟”的情况。有朋友吐槽过,投简历时HR直接问:“你这个非全日制是不是周末上课那种?”还有人面试时被质疑“是不是没考上全日制才读的非全”。但这两年风向明显变了——我表弟去年非全计算机硕士毕业,拿了三个offer,说一千,道一万选了月薪18k的岗位,和同岗位全日制毕业生薪资完全一致。

企业到底怎么看?我特意问过做HR的朋友。人家原话是:“现在招人主要看三个硬指标:学校层次、专业匹配度、实际能力。至于学习形式,除非岗位明确要求全日制,否则根本不会特意区分。”说白了,985的非全和双非的全日制放一起,你说企业会选哪个?

这里有个关键点:从2017年起,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标准、培养方案,毕业同样拿双证(学历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法律层面早就不允许学历歧视,去年教育部还专门发文强调这一点。有些单位招聘公告里还特别加上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的说明。

但现实中也别太天真。朋友小王的经历就很典型:某国企招聘时口头承诺“一视同仁”,结果签约时发现非全的社保基数按本科算。这种情况怎么办?直接搬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红头文件,大多数单位都会按规定调整。

给非全同学支几招:

1. 简历别把“非全日制”写太小,大大方方展示学习经历

2. 面试被问到时,重点强调“工作+学习双线作战”培养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应届生找工作,提前确认单位是否接受“非全应届生”身份(各地政策有差异)

4. 考公考编务必仔细看公告,部分岗位仍限定“全日制”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互联网大厂、高新技术企业反而最不care学习形式。他们更看重项目经验,有个做算法的哥们非全在读期间就跟着导师做横向课题,毕业时带着专利入职,起薪比同期生还高。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掏心窝的:与其纠结会不会被歧视,不如多去招聘会转转。现在很多HR自己都在读非全MBA,谁还不知道非全的含金量?关键还是看你自己有没有真本事,能不能在试用期拿出让人服气的表现。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