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必看!全日制/非全预报名究竟算不算数?一文说透报名规则
在考研备考群里看到好多同学在问:"预报名到底有没有用哈?填了信息是不是还要重新报?"特别是准备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最关心预报名到底算不算正式报名。今天咱们就把这个事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话不多说:预报名绝对有效!而且有3个你意想不到的好处。首先,预报名的信息和正式报名是直接关联的,说白了就是提前占座。特别是对于应届生来说,9月份预报名时把信息填好了,10月份正式报名时只需要确认信息就行,不用再重新填报。
不过要注意几个特殊情况:
1. 想考非全的在职考生要注意,部分专业需要工作证明,预报名时就要准备好
2. 管理类联考的考生(像MBA/MPA这些)预报名的报考点选择要和单位所在地一致
3. 跨省考试的同学要特别注意报考点公告,有的考点预报名期间名额就被抢光了
去年我有个朋友就是吃了这个亏。他准备考上海交大的MEM,预报名时随便选了个考点,结果正式报名时发现的考点都满了,对了只能去临市考试,考试当天差点因为堵车迟到。
预报名的隐藏功能很多人不知道:它能提前检测报名资格。比如专科毕业想考研的同学,预报名时如果系统提示学历校验未通过,你还有时间去做学历认证,不至于拖到正式报名时才发现问题。
亲情提示5件事:
1. 预报名生成的报名号千万要截图保存
2. 报考信息确认前可以随时修改(除报考单位和考试方式)
3. 已经交费的考生,如果放弃考试可以申请退费
4. 二战考生也可以用往届生身份预报名
5. 报考点选错的话,正式报名时还有一次修改机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学校的非全和全日制是统一划线的,预报名的选择直接影响复试调剂。比如去年中山大学的MPAcc专业,全日制和非全分数线相同,但非全的录取比例明显更高。
考研预报名常见十大误区,应届生尤其要注意第三条
考研预报名马上要开始了!每年都有同学因为没搞懂规则踩雷,轻则手忙脚乱,重则直接失去考试资格。我整理了往届生血泪教训个人觉得的十大误区,特别是第三条,应届生千万要看仔细!
误区1:预报名随便填,正式报名再改
错!预报名和正式报名同样有效。填完生成的报名号要截图保存,缴费成功才算占住考位。去年某考点2小时就报满,犹豫就会败北!
误区2:证件照随便拍
千万要按官方要求:白底免冠、露耳朵眉毛、不戴眼镜。去年有同学P图过猛,人脸识别失败进不去考场。建议去照相馆拍考研专用照,别省这20块钱。
误区3:应届生乱选报考点(重点!)
应届本科生必须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报考!不是户籍地!不是实习城市!选错考点直接报名失败。二战的同学才回户籍地考,别搞混了。
误区4:学历验证等系统自动通过
研招网不会自动验证往届生的学历信息。毕业证和学位证编号要手动输入,证书照片提前备好。建议现在就去学信网下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误区5:家庭成员信息随便写
"现在学习和工作单位"填"无"会显示不完整。务必要填至少一位家庭成员,工作单位没有的写"务农"或"自由职业",千万别空着。
误区6:报考类别乱选
大多数人选"非定向就业"。只有单位推荐读研的才选"定向",需要单位盖章。选错类别可能影响后续调档。
误区7:备用信息直接跳过
看到"备用信息"别急着跳过!部分学校要求在这里填写报考导师姓名或研究方向编号,一定要看清楚报考院校的网报公告。
误区8:学籍校验失败不处理
提交报名后一定要检查学籍校验结果!失败常见原因:身份证号变更、毕业年份填错。校验不通过无法考试,发现问题立即联系学校教务处。
误区9:网上缴费后随便修改信息
注意!修改"报考院校、专业、考试方式"这三项会作废原有报名信息,需要重新缴费。考点修改次数也有限制,建议确认无误再提交。
误区10:错过网上/现场确认
别以为报完名就结束了!10月底要网上确认,需要传手持身份证照片、学历证明等材料。去年有考生旅游忘记确认,直接失去考试资格。建议手机设3个提醒闹钟。
现在赶紧做三件事:①注册学信网账号 ②准备好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电子版 ③收藏研招网和报考院校研究生院官网。预报名当天提前半小时登录系统,遇到卡顿别刷新,耐心等待自动跳转。
考研是场信息战,细节决定成败。把这些干货转给需要的同学,预祝大家报名顺利,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