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2025年在职读研“躲雷”攻略:这五类院校的非全专硕可能停招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1 09:19:29

2025年在职读研“躲雷”攻略:这五类院校的非全专硕可能停招

不少在职考研族发现,部分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悄悄"缩水"。尤其像MBA、EMBA、MEM等管理类专硕,有些院校直接取消了周末授课班。这不是空穴来风——教育部去年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前要完成专业学位培养体系改革,重点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我们整理的招生数据来看,有五类院校的非全专硕最可能停招:

1. 连续三年招不满的"冷门院校"(比如西部某师范类高校的MTA)

2. 没有校企合作项目的"裸奔院校"

3. 硬件设施跟不上的"老旧校区"

4. 导师数量不足的"超载院系"

5. 频繁被投诉教学质量的"黑名单院校"

以某211高校的MPAcc为例,去年非全班突然取消面授改网课,40%学员集体抗议。这种情况在MEM(工程管理硕士)领域更常见,很多工科院校的实验室根本支撑不了在职学生的实践需求。

不过在职读研党也不用慌,这里有三条备选方案:

① 转战中外合办项目:像中国社科院-美国杜兰大学的金融管理硕士,保留周末上课形式

② 考虑同等学力申硕:适合单纯需要学位证的人群

③ 选择弹性学制专业:部分院校的MPA(公共管理硕士)推出"集中授课+线上辅导"新模式

别忘了今年备考的朋友,务必做好三件事:

打招生办电话确认授课方式

查看院校官网的《专业建设质量报告》

加在读学员群了解真实情况(某双一流高校的MAud审计硕士班,去年就出现过临时取消论文指导老师的状况)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调整非全培养方案,比如华中地区某985的MLIS图书情报硕士,直接把非全学制从2.5年延长到4年。建议大家在选择时重点看三点:有没有固定授课教室、导师是否区分全日制/非全带教、毕业生能否参加校招。

2025年在职读研避坑指南:这五类院校的非全专硕可能停招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及学费一览表

不少朋友都在问:"想考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需要啥条件?得花多少钱?"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一、哪些人符合报名资格?

1. 学历要求分情况

专科毕业的朋友:工作满5年就能报(比如2024年考研,需要2019年前毕业)

本科毕业生:有毕业证就能直接报名,往届应届都行(医学等特殊专业除外)

硕士/博士:拿着学位证直接冲就完事

2. 注意特殊专业

像法律硕士、医学专硕这些,部分学校会卡本科专业,不是相关专业出身的可能报不了。建议提前打学校招生办电话问清楚。

3. 在职证明不是必须

现在很多学校不强制要求单位盖章了,但有些管理类专业可能例外。报名前最好上目标院校官网查最新简章。

二、报名流程简单三步走

1. 每年9月24日-27日预报名,10月5日-25日正式报名(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 11月初现场确认(现在多数省份改成网上确认了)

3. 12月倒数第二个周末参加全国统考

三、学费到底要准备多少?

给大家整理个接地气的价格表:

专业类型 年均学费 总费用区间 代表院校

地区差异要注意

北上广深的管理类专业普遍15万起步

中西部高校的教育类、工程类多在3-5万区间

部分院校提供分期付款,比如分3年缴清

四、“上岸人”的5条真心建议

1. 早报名早上车:现在报考人数每年涨20%,越往后竞争越大

2. 周末上课比集中授课更实在:既能兼顾工作,学习节奏也稳定

3. 别光看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答辩费加起来可能要多备1-2万

4. 奖学金真有戏:很多学校设有一志愿奖学金(3000-8000元不等)

5. 别跟风选热门专业:结合自己工作领域选,考上了也用得上

五、备考小妙招

管理类联考重点抓数学和逻辑,每天刷30道题

英语(二)搞定大小作文模板,平均分能提5-8分

提前联系导师:官网找邮箱,发邮件时附上工作成果更加分

亲情提示大家:各校最新招生政策可能微调,9月份记得蹲守学校研究生院官网,把招生简章下载下来逐字看。特别是报考医学、法律这些特殊专业的,一定要确认自己是否符合附加条件。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