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职读研别上当诀窍:非全/同等学力申硕这五类人慎重报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1 12:06:46

老师,我工作五年了想读个非全日制研究生,但听说上课特别麻烦?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透这件事,尤其是这五类人我劝你趁早放弃!先说大实话:非全研究生必须上课!教育部明文规定要和全日制一样保证教学质量。不过上课方式确实灵活,像985院校的MBA、MEM专业,普 ...

在职读研别上当诀窍:非全/同等学力申硕这五类人慎重报

"老师,我工作五年了想读个非全日制研究生,但听说上课特别麻烦?"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透这件事,尤其是这五类人我劝你趁早放弃!

先说大实话:非全研究生必须上课!教育部明文规定要和全日制一样保证教学质量。不过上课方式确实灵活,像985院校的MBA、MEM专业,普遍采用"周末集中授课+线上直播回放"的模式。比如北大光华的非全MBA,每月上2个完整周末,确实需要你腾出时间。

但下面这五类人真的不适合报:

1. 频繁出差加班的工作狂:我有个学员在互联网大厂做项目经理,报了某211的MPA,结果半年缺课4次直接被警告。非全考勤比你想的严格得多!

2. 想混学历的划水党:去年某双非院校清退了23名非全研究生,就因为作业抄袭+考试挂科。现在毕业论文都要100%查重+盲审!

3. 经济压力大的职场新人:以热门专业为例,复旦EMBA 42.8万,同济MEM 16.8万,这还没算交通住宿费。建议存款没20万慎选!

4. 跨省报考的异地考生:别信那些"每月来一次就行"的说法,实际要协调小组作业、中期答辩,长三角考生报北京院校的退学率高达37%

5. 35岁以上的大龄考生:不是年龄歧视,但同等学力申硕的统考通过率确实随年龄下降,去年社科院数据显示38岁以上通过率仅19%

那什么人适合报考呢?给你三个黄金标准:

1. 工作单位能签定向培养协议(国企/事业单位优势明显)

2. 通勤3小时内有名校教学点(推荐几个宝藏院校:华科大深圳研究院、西交大苏州班、山大济南班)

3. 有持续学习习惯(建议先试听公开课,能坚持三个月再报名)

特别注意2024年新变化:非全硕士论文开始抽检!去年抽检不合格率6.2%,被撤销学位的案例已经出现。建议选导师时重点看:是否有带非全学生的经验、课题组是否定期线下研讨、往届学生毕业时间是否准时。

说到底,非全研究生从来都不是捷径。前两天还有个学员跟我吐槽:"当初以为在职读研很容易,现在天天熬夜赶DDL比上班还累。"所以奉劝大家,报考前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最新培养方案,最好联系在读学长要份课程表,这才是最真实的就读体验。

2024年在职读研避坑指南:非全/同等学力申硕这五类人慎重报

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必须到校吗?考勤要求详解

一、不同学校要求不一样,别急着下结论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勤政策,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规定。每个学校甚至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比如:

严格型:部分985/211高校要求“线下课为主”,学生必须按时到校签到,缺勤超过一定次数直接挂科。

灵活型:一些院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比如周末线下课,平时作业和讨论在线上完成。

佛系型:极少数专业(尤其是文科类)允许全程网课,但期末考试或论文答辩需到校。

建议:报考前直接联系学校招生办或学长学姐,问清楚具体专业的考勤规则,别光看官网的“原则上”说明。

二、为什么有的学校强制到校?

很多人吐槽:“非全不就是给上班族开的吗?为啥还要求到校?”其实学校也有自己的考虑:

1. 教学质量把控:比如理工科的实验课、艺术类的实操课,必须现场指导;

2. 同学资源积累:线下互动能建立真实的人脉关系,对职场得意有帮助;

3. 政策红线:教育部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同一质量标准”,学校不敢在管理上放水。

举个真实例子:某理工类院校的工程硕士专业,每周六全天线下授课,点名3次未到直接取消考试资格。但他们的MBA班却允许一半课时线上完成——可见专业性质直接影响考勤松紧。

三、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学校真不通融吗?

如果你因为工作出差、生病等突发情况无法到校,记住两个关键词:

1. 提前报备: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提交书面证明(如公司派遣函、医院诊断书);

2. 补课机制:部分学校允许观看课程录像或参加其他班级的同内容课程补足课时。

不过要注意!“临时请假”和“长期缺勤”是两码事。有的学校规定,一学期缺课超1/3就直接重修,找领导签字都没用。

四、这些细节不注意,小心吃暗亏

1. “签到套路”防不胜防:除了传统点名,有些老师会用课堂扫码签到、随堂小测代签到,甚至课前课后各签一次防早退;

2. 线上课≠不用管:即使是网课,也可能要求定时登录系统、摄像头全程开启,课后还要查观看时长;

3. 考勤影响毕业:某双一流高校曾因学生缺勤过多,直接延期其论文答辩资格,拖了整整一年才给毕业证。

五、“懂行的人”的大实话

“当初以为非全能摸鱼,结果比上班还累!”——一位三年才毕业的学长吐槽。他的血泪教训是:

尽量选本地高校,跨省读书每周通勤真的会崩溃;

避开“周末早八点”的课表,否则坚持两年堪比渡劫;

如果学校允许,优先选晚上开课的班级,下班赶过去更从容。

说白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勤就像“开盲盒”,选对了学校和专业,工作和学业才能兼顾。如果发现某所学校的考勤制度完全超出你的承受范围,别犹豫,趁早换目标!

亲情提示一句:现在越来越多高校加强了非全学生的管理,想“躺着拿证”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报名前一定要做好“周末当学霸,平时打工人”的心理准备,毕竟学费和时间都耗不起。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