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香港高才计划必看:在职读非全研究生“躲坑”攻略(附MBA/EMBA学费表)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2 15:51:16

香港高才计划必看:在职读非全研究生“躲坑”攻略(附MBA/EMBA学费表)

很多朋友在问:"香港高才计划是不是必须脱产读书?""在职读非全日制研究生能拿香港身份吗?"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这事儿。话不多说:香港高才A/B/C三类申请人都允许在职就读非全日制硕士,但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几件事:

1. 可选的学校就那11所: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工、浸会、岭南、教大、都会、树仁、恒生

2. 热门专业全都有:MBA、EMBA、MEM、MPA这些管理类最吃香,MPAcc会计硕士也很多人选

3. 学费跨度大:便宜的像都会大学非全硕士12万港币起,贵的像港大EMBA要150万+

4. 上课灵活:多数专业每月集中4天授课,有些还能选周末班

重点说说容易踩的坑:

选错学校可能影响续签:教资会资助的8大院校最稳妥(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工、浸会、岭南、教大)

专业要与工作相关:做财务的选MPAcc,管理层选EMBA,别跨行业乱选

注意课程认证:有些学校的同等学力申硕项目不能用于人才签证

免联考≠不考试:像都会大学的中文MBA虽然免联考,但毕业要完成6门考核

给大家支个招:先确定自己的行业,再找匹配的专业。比如做工程的优先考虑港科大的智能建造硕士,金融从业者看看城大的应用金融硕士。现在申请2024秋季入学的要抓紧了,很多热门专业5月底就截止报名。

亲情提示:别光看学费便宜,要算上每月往返香港的交通住宿费。住深圳的同学,读港中深的兼读制项目更划算,还能拿教育部认证的学位证。

2024香港高才计划必看:在职读非全研究生避坑指南(附MBA/EMBA学费表)

香港非全日制研究生申请,这五类人千万别跟风

不少朋友私信问香港非全日制研究生值不值得读,说实话,这玩意儿真不是"万能贴"。虽然宣传上看起来时间灵活、学历镀金两不误,但有些情况硬要跟风只会给自己挖坑。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以下五种人真要三思而行!

第一类: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爆肝党"

别看非全周末上课好像很轻松,香港高校的课业压力真不是闹着玩的。朋友阿杰去年报了某校金融专业,本来想着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结果光是全英文文献每周就要啃50页,小组作业还得配合不同时区的同学线上开会。三个月下来人瘦了八斤,说一千,道一万不得不申请延期。如果你是996常态的上班族,建议先掂量下自己的剩余精力。

第二类:卡着存款线交学费的"经济适用族"

香港非全学费看着比欧美亲民,但商科类专业一年也要15-25万港币,再加上每月至少5000港币的租房生活费,对普通工薪族压力不小。更现实的是,很多课程需要自费参加海外交流项目,这些隐形开支经常被忽略。见过有同学刷信用卡交学费,结果毕业两年还在还债,真心没必要。

第三类:指望"速成"拿学历的急脾气

有些人觉得非全学制短(通常1.5-2年)就想走捷径,但香港高校的宽进严出真不是说着玩的。去年某校教育学专业淘汰率高达27%,挂科重修不仅要额外缴费,签证还可能受影响。特别是毕业论文环节,有些导师要求比全日制还严格,想混日子拿文凭的趁早打消念头。

第四类:语言关没过硬的"散装英语选手"

别被"中文授课"项目忽悠了!就算是标注中文教学的课程,参考书、小组讨论、邮件沟通都离不开英语。认识个读传媒的同学,虽然专业课用普通话,但每次做presentation都要夹杂专业英文术语,图书馆90%的资料也是纯英文。如果雅思6分都考得吃力,上课真的会全程懵圈。

第五类:单纯为拿IANG签证的"曲线派"

确实有部分人想通过读书留港工作,但非全日制毕业后申请IANG签证有个大坑——必须找到对口岗位且雇主愿意担保。去年有个读艺术管理的妹子,毕业后找了三个月工作,对了因专业不对口被拒签。现在政策越来越严,单纯把非全当跳板的风险太高。

说到底,香港非全日制研究生适合那些既有稳定收入,又有明确提升需求,还能保证持续学习时间的人。如果看完上述情况发现自己中了两条以上,真心劝你再缓缓。读书是长线投资,没必要为了一时冲动赌上时间金钱,你说对吧?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