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金融科技非全研究生避坑门道:在职读研必须知道的5件事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3 10:15:15

有粉丝在后台留言:老师,我想报金融科技非全研究生,但网上信息太乱了!有的说不用考试直接入学,有的说985院校随便选,到底该信哪个?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掰扯清楚,手把手教你怎么选靠谱项目。先说几个常见误区:1. 免联考不等于不用考试!部分院校确实有自主招生 ...

金融科技非全研究生避坑门道:在职读研必须知道的5件事

有粉丝在后台留言:"老师,我想报金融科技非全研究生,但网上信息太乱了!有的说不用考试直接入学,有的说985院校随便选,到底该信哪个?"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掰扯清楚,手把手教你怎么选靠谱项目。

先说几个常见误区:

1. 免联考不等于不用考试!部分院校确实有自主招生名额,但对了拿学位证必须通过校考和论文答辩。去年某机构打着"交钱“抱过”"的旗号招生,结果学员卡在论文阶段,学费都打了水漂。

2. 学费差距能差出10倍。我整理了2024年最新数据:北京某985学费18.8万/2年,而湖北某双非院校只要3.6万/2年。不过要注意,便宜的项目可能周末要线下上课,外地考生算上交通住宿反而不划算。

3. 别被"双证"忽悠了。现在正规的非全研究生都是毕业证+学位证,但有些项目发的结业证根本不作数。有个学员去年报了某高校研修班,说一千,道一万才发现证书不能在学信网查询。

给在职人士的3条建议:

1. 先确定学习形式。金融科技非全主要有两种:周末班(适合本地考生)和集中班(每月集中4天上课)。比如张同学在深圳腾讯工作,说一千,道一万选了武汉大学的线上+线下混合班,每季度去3天就行。

2. 看导师产业经验。金融科技讲究实操,建议选有银行/券商实战背景的导师。像中央财经大学的李教授,直接带学生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项目,这种经历写在简历上绝对加分。

3. 提前准备材料。除了常规的身份证、学历证,部分院校要提供金融行业工作证明。去年报考社科院的小王,就因工作证明缺少公章被卡了1个月。

说一千,道一万说说毕业难度。以清华五道口为例,平均毕业率68%,挂科主要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金融风险管理》两门课。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按时完成每周20小时的学习任务,考前参加辅导班,通过率能提到85%以上。

2024年金融科技非全研究生避坑指南:在职读研必须知道的5件事

金融科技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最新捋清

首先看学历门槛

现在大部分院校的要求是本科毕业就行,应届生和往届生都能报。但要注意的是,像清华五道口、上海高金这类顶尖院校,会额外要求有2年以上金融或科技相关的工作经验。专科毕业的朋友也别急,部分学校允许专科毕业满5年报考,但入学后要补修3-4门本科核心课程。

再说专业背景

金融科技属于交叉学科,所以招生时对专业卡得不死。理工科、经济管理、计算机这些专业都算对口。如果是纯文科背景,建议提前补点编程基础(Python或R语言)或者考个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这样在材料审核和复试时更有优势。

工作时间安排是关键

非全日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周末上课+线上学习”。比如北大软微的FinTech项目,每月集中两个周末面授,其余时间通过直播课完成。报考前一定要和单位沟通好时间,尤其经常出差的朋友,得确保能按时参加线下考试和小组作业。

费用问题别踩坑

2023年学费普遍在8万到25万之间,分2-3年缴清。这里提醒两点:一是问清楚是否包含教材费和论文指导费,有的学校会额外收1万左右;二是关注退费政策,像中科大就规定开课30天后不退费,报名前要考虑清楚。

报名材料准备有门道

除了常规的身份证、学历证、工作证明,现在多了两个新要求:

1. 要提交个人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实践成果,比如参与过的数字货币项目、量化交易模型或者金融APP开发案例

2. 部分院校要求提供单位出具的推荐信,重点说明报考如何提升现有工作能力

建议提前3个月准备这些材料,特别是实践成果部分,哪怕是在公司参与过相关项目,也要整理出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成果数据。

考试内容变化要注意

今年全国统考科目还是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但复试新增了三个考核点:

区块链基础概念(必考)

金融大数据分析实操(上机考试)

金融科技伦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备考时要重点关注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很多学校的面试题都从这里面出。

亲情提示大家,现在各院校的招生系统都开通了预审通道,可以先把个人资料上传让招生老师做评估。特别是想冲985院校的朋友,建议6月底前完成预审,这样还能根据反馈意见补充材料或调整报考策略。千万别等到9月正式报名才开始准备,好学校的名额上半年就被预审通过的考生占得差不多了。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