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为什么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没用?这五类人读完彻底后悔了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3 12:27:40

一、上班族最容易踩的三个坑1. 工作996还想读全日制的人: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小王,白天敲代码晚上写论文,坚持半年后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非全需要每周到校2天,建议通勤时间超过3小时的直接放弃。2. 指望学历能直接升职加薪的:32岁的李女士读MBA花了18万,毕 ...

为什么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没用?这五类人读完彻底后悔了

一、上班族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1. 工作996还想读全日制的人: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小王,白天敲代码晚上写论文,坚持半年后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非全需要每周到校2天,建议通勤时间超过3小时的直接放弃。

2. 指望学历能直接升职加薪的:32岁的李女士读MBA花了18万,毕业后发现公司更看重项目经验。现在很多企业把非全学历当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3. 想混文凭的职场老油条:某国企中层读EMBA三年没通过论文答辩,说一千,道一万学费打水漂。现在各大院校都实行末位淘汰制,去年某985院校清退了58名超期学生。

二、家庭主妇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1. 跟风报同等学力申硕:全职妈妈张姐听信"免联考"宣传报了班,结果发现要考过国考才能拿学位证,英语考试卡了三年没过。

2. 盲目选择冷门专业:王女士花12万读某校的MTA(旅游管理硕士),毕业后发现本地根本没有对口岗位,还不如当初选MPAcc实用。

三、应届生最容易中的三个套路

1. 被"双证"迷惑的:去年某二本院校毕业生小刘,非全毕业后才发现不能参加应届生校招,考公时部分岗位也受限。

2. 轻信"“抱过”"承诺的:某机构打着"保录MPA"旗号收20万服务费,对了学员连复试都没进。

3. 选错专业的:理科生跨考MLIS(图书情报硕士),结果专业课全挂。建议数学差的慎选MEM,文笔差的避开MPAcc。

四、“上岸人”的血泪建议(2024最新版)

1. 选学校要看授课点:某学员报的异地班突然停招,被迫每周飞上海上课

2. 管理类联考别盲目刷题:去年某考生管综刷题2个月考了158分,重点应该放在写作和逻辑

3. 学费要算隐形成本:某学员读EMBA总花费超40万,包含出国考察等额外支出

4. 论文要早定导师:某学员延毕因导师调到其他校区,沟通成本倍增

五、这些情况建议立即退学

1. 发现课程全是线上录播的

2. 学校要求去总部参加答辩的

3. 导师明确说没时间指导的

4. 同学都是花钱买证的

5. 毕业论文方向与工作无关的

建议大家在报考前务必登录"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查询正规项目。记住,非全值不值得读,关键看你能不能把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就像我采访的学员小林说的:"读MEM让我学会了用甘特图管理项目,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为什么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没用?这五类人读完彻底后悔了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贬值?这些专业读了就是坑

为什么非全日制学历“不吃香”了?

1. 社会认可度“先天不足”

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和全日制一样参加统考、拿双证,但很多企业招聘时还是“区别对待”。比如某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HR明确表示“优先考虑全日制学历”。说白了,企业觉得非全日制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专业深度不够”,这种偏见短期内很难扭转。

2. 培养模式“夹生饭”

不少高校为了扩招,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课程安排得几乎一样,但非全学生平时要上班,周末赶场上课,论文质量、实践机会都大打折扣。有些导师甚至直言:“非全的学生,能毕业就行,别指望研究多深入。”这种“放水”现象直接导致学历含金量下滑。

3. 政策红利逐渐消失

早些年,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还会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同等对待,但现在越来越多岗位明确标注“仅限全日制研究生”。就连一线城市的落户加分政策,非全学历也经常被排除在外。

这些专业慎入!读完可能血亏

1. 管理类(MBA/MPA):“镀金”变“贴膜”

MBA曾经是职场人升职加薪的“黄金跳板”,但现在非全MBA遍地开花,学费动辄十几万,回报率却直线下降。很多中小企业老板直言:“现在读MBA的,要么是刷学历,要么是混圈子,真本事没见涨。”尤其是普通院校的非全MBA,就业市场几乎“无感”。

2. 文学、教育学:“纸上谈兵”尴尬症

这类专业本身就更看重学术积累和教学实践。非全学生平时忙工作,很难静下心搞研究。比如某师范类非全研究生吐槽:“教育学理论课全是网课,实习只能自己找学校蹭课,毕业了考教师编,人家一看非全直接刷掉。”

3. 工科类专业:“实验室都没进过”

计算机、机械、电子等工科专业,企业招聘时特别看重项目经验和动手能力。非全学生大多靠周末上课,平时接触不到实验室设备,简历上写“参与某项目”,面试官一问技术细节就露馅。某大厂HR透露:“我们招算法工程师,非全简历直接筛掉,除非有5年以上对口工作经验。”

4. 艺术设计类:“拼资源”的隐形门槛

学设计、影视、音乐的非全研究生,最大的问题是“圈子资源”。全日制学生能跟着导师接项目、参展参赛,而非全学生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业内人脉、行业曝光度差一大截,毕业后想进头部公司难上加难。

怎么选专业才不踩雷?

如果你铁了心要读非全,记住三个原则:

避开“理论派”专业:选应用性强、对工作经验有加成的方向,比如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MEM)。

紧盯就业政策:提前查目标行业是否承认非全学历,比如金融、会计类证书考试对学历类型限制较少。

学校比专业更重要:985/211的非全学历,社会认可度通常比普通院校高一个档次。

亲情提示一句:学历是敲门砖,但不是保险箱。与其纠结“非全值不值”,不如多看看招聘市场的真实需求,技能和经验才是硬通货。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