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香港非全研究生必看:在职读研学费贵不贵?哪些专业免联考?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3 15:39:38

很多上班族都在打听香港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毕竟不用辞职就能拿硕士文凭,还能体验国际化教育。今天就给大家说点实在的,从申请条件到热门专业,手把手教你怎么选。一、香港非全研究生三大优势1. 时间灵活:像港大的MBA周末上课,城大的工程管理有晚课2. 免联考专业多: ...

香港非全研究生必看:在职读研学费贵不贵?哪些专业免联考?

很多上班族都在打听香港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毕竟不用辞职就能拿硕士文凭,还能体验国际化教育。今天就给大家说点实在的,从申请条件到热门专业,手把手教你怎么选。

一、香港非全研究生三大优势

1. 时间灵活:像港大的MBA周末上课,城大的工程管理有晚课

2. 免联考专业多:EMBA、部分MBA、教育硕士都不用考全国联考

3. 文凭认可度高:毕业证和全日制一样,北上广深都认

二、六类人最适合申请

1. 粤港澳上班族(通勤方便)

2. 想转行金融/管理的(选港科大的投资管理)

3. 体制内要学历晋升的(教大中文教育硕士热门)

4. 企业中层(读EMBA扩大朋友圈子)

5. 专科毕业5年以上的(部分专业接受专科)

6. 想拿香港身份的打工人(读书期间可办签证)

三、2024年最新学费参考

• MBA最贵:港大56万港币,浸会33万港币

• 管理类适中:城大项目管理18万/年

• 教育类亲民:教大中文教育12万全程

• 工科性价比高:理工大数据16.8万

四、申请要准备这些材料

1. 工作证明(至少2年经验)

2. 英文成绩单(部分中文授课不用雅思)

3. 推荐信(找直属领导+客户)

4. 个人陈述(重点写工作成果)

5. 学历认证(学信网可办)

五、“老江湖”的三条建议

1. 避开新开专业(教学质量不稳定)

2. 看准授课语言(粤语上课的要慎重)

3. 提前联系导师(有些专业要预选课题)

我强调一点:今年港校新增了金融科技、医疗管理这些热门方向,想报名的建议8月前准备好材料。现在申请还能赶上明年1月春季入学,比9月入学竞争小。

2024年香港非全研究生必看:在职读研学费贵不贵?哪些专业免联考?

香港非全日制研究生申请材料清单及准备技巧

一、申请材料清单:别漏了这些“硬货”

1. 学历证明

本科或硕士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果是应届生,需要提供在读证明。

注意:香港高校普遍要求英文材料,如果原件是中文的,需要找正规翻译机构翻译并盖章。

2. 成绩单

本科(或硕士)期间完整的成绩单,需加盖学校公章。

成绩单同样需要中英文版本,部分学校会要求成绩单直接由学校寄送,记得提前联系教务处。

3. 推荐信

一般需要2封,最好是学术推荐信(比如导师)或工作推荐信(直属上司)。

推荐人邮箱要用官方邮箱(如学校或企业邮箱),避免用私人邮箱,显得更正式。

4. 个人陈述(PS)或研究计划(RP)

非全日制课程通常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规划,PS要突出“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以及“课程如何帮助工作”。

研究计划(部分研究型课程需要)要明确研究方向,但别写得太学术化,重点体现实际应用价值。

5. 语言成绩

香港高校普遍接受雅思(6.5+)或托福(80+),部分专业要求更高。

如果本科是全英文授课,可申请豁免语言成绩,但需学校出具证明。

6. 工作证明

非全日制课程大多要求申请者有1-3年相关工作经验。

提供在职证明或劳动合同,职位内容尽量与申请专业相关。

7. 其他辅助材料

获奖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如CPA、CFA)、发表过的论文等,能加分但非必需。

实习证明或项目成果展示(比如设计作品、策划案),尤其适合工作经验不足的申请者。

二、准备技巧:细节决定成败

技巧1:材料宁可多备,不要漏交

香港高校审核材料较严格,比如成绩单缺学期、推荐信没签名都可能被退回。建议提前列个清单,每准备完一项就打钩,说一千,道一万统一检查格式(如PDF命名按“姓名_材料类型”)。

技巧2:个人陈述要“接地气”

别套模板!比如申请金融类课程,可以写:“在银行柜台工作时,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未被满足,希望通过系统学习资产定价模型,未来设计更灵活的信贷产品。”这种具体案例比空谈“热爱行业”更有说服力。

技巧3:推荐信要“对口”

如果申请教育管理专业,找校长写推荐信,比找大学教授更合适;申请数据分析专业,直属上司的推荐信里提到你“主导过用户画像项目”,比泛泛夸“学习能力强”更实在。

技巧4:提前联系导师(适用于研究型课程)

非全日制的研究型硕士(MPhil)或博士(PhD)项目,部分需要提前确定导师。可以通过邮件礼貌询问导师是否招生,附上简历和研究方向简介,但别长篇大论。

技巧5:语言成绩早考早安心

边工作边备考容易拖延,建议设定明确时间表,比如“每周二四晚上练听力,周末模考”。如果第一次成绩不理想,至少留出2个月时间刷分。

技巧6:工作证明突出“相关性”

比如申请市场营销课程,工作证明里除了写职位,可以加一句“负责过某品牌线上推广活动,用户增长30%”。数据化的成果能让审核老师快速抓住重点。

三、常见问题答疑

Q:是否需要存款证明?

非全日制课程通常不要求,但部分学校可能要求提供收入证明(如近3个月工资流水),以确认你有能力负担学费。

Q:申请截止时间?

不同学校差异大!港大、中文大学的商科类课程可能分轮次(比如10月第一轮,1月第二轮),理工类课程可能截止较晚(3-4月)。务必去官网查最新信息,别轻信往年的数据。

Q:面试怎么准备?

非全日制课程的面试通常更关注职业背景。比如可能会问:“你目前的工作和申请专业有什么关联?”或“毕业后计划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提前准备几个工作案例,回答时保持简洁有条理。

四、“躲坑”攻略: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材料造假:香港高校对学术诚信要求极高,一旦发现假成绩单或推荐信,直接拉入黑名单。

拖延症晚期:推荐信要找老师或领导签字,碰上对方出差或休假,可能耽误一两周,一定提前沟通。

忽视学校官网:每个专业的材料要求可能有细微差别,比如城大的创意媒体专业需要提交作品集,而浸会的传理学院可能要求写新闻评论。以官网的“Admission Requirements”为准,别全靠中介或攻略。

五、实用工具推荐

翻译公证:某宝搜“学历翻译公证”,找有NAATI资质的机构,一般3天出结果。

文档扫描:推荐“扫描全能王”,手机拍图自动生成高清PDF,方便上传系统。

时间管理:用“番茄ToDo”APP设定材料准备阶段,比如“9月搞成绩单,10月写PS,11月备考语言”。

好了,材料清单和技巧都在这儿了。亲情提示一句:香港非全日制课程的优势是灵活,但课业压力也不小,尤其周末上课可能需要频繁往返深港。提前规划好时间,才能学业工作两不误!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