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

有机化学在职硕士招生城市一览(附学费+免联考院校清单)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4 09:22:45

很多同学在后台问:有机化学这个冷门专业,哪些城市有在职硕士招生?今天一朋友就手把手教大家查信息,重点说说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热门城市的招生情况,文末还会附上3所免联考院校的详细对比。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招生城市:1. 北京地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今年新增了分析 ...

有机化学在职硕士招生城市一览(附学费+免联考院校清单)

很多同学在后台问:"有机化学这个冷门专业,哪些城市有在职硕士招生?"今天一朋友就手把手教大家查信息,重点说说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热门城市的招生情况,文末还会附上3所免联考院校的详细对比。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招生城市:

1. 北京地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今年新增了分析化学方向,学费4.2万/2年,周末授课

2. 上海地区:华东理工继续招收应用化学专业,但注意今年新增了实验考核环节

3. 广州地区:华南理工维持往年政策,接受跨专业报考但需补修3门本科课程

4. 其他城市:武汉大学、西安交大、川大都有开班,不过要注意这些学校的异地班通常每学期集中授课2次,每次10天左右

重点推荐3所免联考院校: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能源化学方向,学费3.8万,唯一开设网络直播课的院校

▶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制药化学方向,与当地药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岗位

▶ 浙江工业大学:今年新开的绿色化学项目,前20名报名享8折学费优惠

报考要注意3个细节:

1. 报名前一定确认授课方式,去年有同学报了异地班,结果跟不上课被退学

2. 部分院校要求提交工作证明时,必须体现化工相关从业经历

3. 申硕考试时,外语科目可选俄语或日语,适合英语薄弱的考生

一姐妹建议:如果所在城市没有招生点,优先考虑网络授课项目。像中石油大学的直播课,课后还能回看,特别适合倒班的工作党。有个做质检的学员,就是靠这个方式2年拿下了硕士学位。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非化学专业能报吗?

A:材料、环境工程等理工科背景都可以,但文科生需要补修6门专业课

Q:学费能分期吗?

A:除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协议班,其他院校都要一次性缴清

Q:论文答辩难不难?

A:应用型课题通过率更高,去年有个学员做化妆品成分分析,论文得了优秀

2024年有机化学在职硕士招生城市一览(附学费+免联考院校清单)

有机化学同等学力申硕需要哪些报考条件?

一、基础学历要求

大专以上学历是基本门槛。不过要注意,同等学力申硕分为两个阶段:课程班学习申硕考试

课程班报名:大专或本科无学位的人都能参加,只要学校审核通过,就能先修学分。

申硕考试:想拿硕士学位,必须满足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满三年(或已获硕士、博士学位)。比如你2021年6月拿到学士学位,2024年就能报名考试。

特殊情况:自考本科、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非全日制学历,只要学位证在学信网可查,一样有资格报考。

二、专业相关性

虽然同等学力申硕对原专业限制较少,但有机化学属于理工科,部分院校可能要求:

本科专业为化学、化工、材料等相关领域;

或从事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工作(比如制药、质检、科研),需单位出具证明。

如果专业跨度大,建议提前联系学校招生办,确认是否需要加修基础课程。

三、推荐信与单位同意

大部分院校会要求提交:

两封专家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本科导师、工作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内容侧重你的学术潜力或实践能力;

在职人员需单位盖章同意:尤其是国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者,避免后续学习时间冲突。

四、英语水平要求

申硕考试必考英语,难度介于四级到六级之间。虽然报名时不强制要求证书,但两类人要注意:

长期未接触英语的:建议提前半年刷真题,重点练阅读和写作;

目标名校的:部分高校在课程班结业时,可能增设英语笔试或面试。

五、报考流程与时间

1. 选学校:重点关注有机化学专业强的院校,比如中科院、华东理工、天津大学等;

2. 课程班报名:一般全年可报,春季/秋季开班,学费2万~4万不等;

3. 修学分+结业考试:学制1.5~2年,周末或网络授课;

4. 申硕考试报名:每年3月在“学信网”提交申请,5月全国统考;

5. 论文答辩:考试通过后1年内完成论文,半年内通过答辩即可拿证。

六、材料准备清单

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

学位认证报告(学信网下载);

工作证明或科研成果(如有);

证件照(蓝底电子版+纸质版);

报名表(学校官网下载,需手写签名)。

提醒:各校要求可能有细微差异,比如清华、北大等985院校会额外要求提交研究计划书。建议提前半年到学校官网或招生办确认细节,避免漏材料耽误报名。

对了一点小提议:如果目标是尽快拿证,优先选择学制短、论文通过率高的院校;如果重视专业资源,可以关注院校的重点实验室和导师研究方向。毕竟,同等学力申硕不仅是拿文凭,更是扩展学术人脉的机会。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