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最多能填几个志愿?“懂行的人”告诉你正确操作方式
很多同学都在问:"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到底能报几个学校?填多了会不会被取消资格?"作为经历过预报名全流程的“上岸人”,今天我就把真实情况给大家说明白。
根据教育部最新规定,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期间,每位考生可填报1个招生单位的1个专业方向。这里要注意三个重点:
1. 报考单位以学校为单位,比如报考"北京大学企业管理"就算1个志愿
2. 部分院校允许在预报名阶段选择"是否接受调剂",但这不算新增志愿
3. 9月25日系统关闭前,每天9:00-22:00可修改志愿信息
有个特殊情况要特别注意:北京、上海、广州等热门考区,部分院校会限制非本地户籍考生报考。比如去年就有同学想报北大+人大,结果系统直接提示"报考单位超出限制"。建议提前在研招网查询目标院校的报考公告。
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技巧: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可以先注册两个账号,用不同手机号分别填报不同志愿,但正式报名时只能确认其中一个。不过要注意,有些学校会核查重复报名信息,这个方法存在一定风险。
关于大家关心的MBA、MPAcc等管理类联考专业,报考规则和普通专业完全一致。比如想报清华MBA,在预报名阶段同样只能填报这一个志愿。但有个好消息:10月份正式报名时,所有考生都可以重新填报或修改志愿。
亲情提示三个关键时间节点:
9月24日-27日:预报名期
10月5日-25日:正式报名期
11月初:网上确认阶段
建议预报名阶段尽早完成信息填报,遇到系统卡顿也不要慌,错峰操作更顺畅。
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常见问题汇总
一、预报名必须参加吗?有啥用?
很多同学以为预报名只是“提前占个座”,其实它的作用大着呢!预报名主要是为了分流正式报名时的服务器压力,但预报名的信息在正式报名时可以直接沿用。尤其对于应届生来说,早报名能优先选就近考点,避免后期考场被抢光。往届生部分省份也开放预报名,具体要看当地公告。
二、报名时间搞不清?看这里!
根据往年规律,预报名一般在9月24日-27日(每天9:00-22:00),正式报名在10月5日-25日。注意这两个时段都要盯紧研招网,特别是热门考点所在地区的同学。建议定个手机闹钟,别错过关键时间点。
三、材料清单别漏项
准备好这些再登录系统:
1. 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建议提前扫描成PDF)
2. 学生证(应届生)或毕业证(往届生)
3. 学信网账号密码(提前测试能否正常登录)
4. 个人证件照(白底,别用美颜过度的照片)
5. 户籍或社保证明(异地考试的往届生必备)
四、学籍学历校验总失败?
遇到红色提示别慌,先检查:
毕业证号是否漏填字母(如“123456X”)
毕业年份是否选错(尤其专升本的同学)
学校名称是否与毕业证完全一致(别写简称)
如果反复失败,直接打电话给学信网客服(010-67410388),比网上查攻略快得多。
五、缴费后能修改信息吗?
关键信息绝对不能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专项计划这三项一旦提交,想改就得取消整个报名重新填报。其他信息如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等,在正式报名期间还能修改。建议缴费前打印预览表逐项核对,别急着点确认。
六、报考点怎么选最靠谱?
应届生直接选学校所在地,往届生分两种情况:
户籍所在地:带户口本就能确认
工作所在地:需要近3个月社保记录(个别地区要求6个月)
比如在杭州工作的往届生,如果社保不满半年,建议回户籍地考试更稳妥。
七、报名号忘了咋办?
登录研招网点击“查询报名信息”,页面最上方那串9位数字就是报名号。建议立即把报名号+注册邮箱+密码记在手机备忘录,千万别截图发朋友圈!
八、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理工科同学如果有明确研究方向,可以给意向导师发邮件简单自荐(附上简历和成绩单)。文科类专业通常录取后才选导师,不用急着联系。记住:导师回复是情分,不回复是本分,别死磕。
九、这些坑千万别踩
1. 用手机报名(容易页面错乱,推荐电脑操作)
2. 拖到说一千,道一万一天缴费(可能遇到系统崩溃)
3. 忽略学历认证(境外学历要去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
4. 盲目跟风换学校(9月临时换目标院校风险极大)
十、确认环节不能省!
网上报名≠报名成功!11月初要现场/网上确认,带齐材料:
身份证原件
学历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
网上报名编号
户籍/工作证明
特别是戴隐形眼镜的同学,现场确认拍照时记得换成框架眼镜,不然可能审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