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国内硕士再读海外硕士?这5类人劝退!在职/EMBA/MBA“躲雷”攻略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6 15:23:47

国内已经有硕士学历了,还能再申请国外的硕士吗?作为一个帮过300+在职人士规划学历提升的老司机,掏心窝子说句实话:这事还真不是人人适合。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透,特别是那些想读在职MBA、EMBA或者免联考硕士的朋友,一定要看到对了。我明告诉你:国内硕士 ...

国内硕士再读海外硕士?这5类人劝退!在职/EMBA/MBA“躲雷”攻略

"国内已经有硕士学历了,还能再申请国外的硕士吗?"作为一个帮过300+在职人士规划学历提升的老司机,掏心窝子说句实话:这事还真不是人人适合。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透,特别是那些想读在职MBA、EMBA或者免联考硕士的朋友,一定要看到对了。

我明告诉你:国内硕士再申海外硕士完全可行,但得看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职业转型的,比如原本学材料的硕士想转商科,读个一年制MBA比硬啃博士实际;第二种是单位有硬性门槛的,像金融行业某些岗位要求QS前100院校硕士;第三种是走特殊通道的,比如高校教师评职称可以用海外硕士缩短年限。

但下面这5类人我劝你三思:

1. 指望靠二硕落户的(很多城市不认叠加学历)

2. 现在工作996的(免联考项目也要写作业)

3. 想混个"双证硕士"的(海外压根没有毕业证)

4. 预算卡死10万内的(正规项目学费+认证至少15万起)

5. 急着3个月拿证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现在卡得严)

重点说说在职人士常踩的坑。某985高校的MEM项目,去年有个学员已经是国内硕士,冲着"免论文"报了名,结果发现课程全是工程管理实操,跟他现在做的人力资源完全不搭边,对了白花了18万。所以选专业时要盯死三点:留服认证的课程匹配度、必修课时间是否冲突、校友资源能不能用上。

这里分享个真实案例。去年帮一个银行中层做过规划,他本身有金融学硕士,想读EMBA扩大朋友圈子。说一千,道一万选了西班牙某校的线上+线下混合项目,关键操作是把他CFA证书转换了6个学分,省了3个月时间,总花费23万,今年升了支行副行长。这种操作的核心在于提前做课程豁免申请,很多学校不会主动告诉你。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用建议:打算2024年申请的话,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留服认证材料了。特别是成绩单翻译件,一定要找专业机构盖章。遇到个学员自己翻译的成绩单,因为把"概率论"翻成"随机数学",差点被认证中心打回来。

国内硕士再读海外硕士?这5类人劝退!在职/EMBA/MBA避坑指南

已有国内硕士,还能申请国外硕士吗?这3点必须知道

一、国内硕士学历,国外认可吗?

首先明确一点:国内正规高校的硕士学历,国外大部分院校是承认的。比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通常不会因为你有国内硕士而直接拒绝申请。但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具体政策可能有差异。

举个例子:

如果你读的是研究型硕士(比如国内的学硕),想申请国外同领域的硕士,部分学校可能会建议你直接申请博士,或者要求补充说明“为什么需要再读一个硕士”。

如果是授课型硕士(比如专硕),申请国外硕士的流程和本科毕业生类似,主要看成绩单、语言成绩和个人经历。

关键点:

提前联系目标院校的招生办公室,确认是否接受“已拥有硕士学历”的申请者。

准备一份清晰的个人陈述,说明“为什么想再读一个硕士”,比如跨专业深造、职业规划需求等。

二、学分能减免吗?时间和费用能省吗?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实际问题。国外硕士的学制通常为1-2年,如果你已经有相关学习背景,部分课程可能可以申请学分减免,从而缩短学习时间。

举个例子:

英国一些大学允许用国内硕士阶段的课程抵换部分学分,尤其是商科、计算机等通用型专业。

但像法律、医学等专业,因国内外体系差异较大,减免学分的可能性较低。

费用方面:

学费:大部分学校不会因为你有硕士学历而降低学费,但缩短学制能省生活费。比如原本1年的课程,若减免到8个月,能省下几个月开销。

奖学金:部分学校为优秀申请者提供奖学金,尤其是科研背景强的学生。

建议操作:

1. 整理国内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和课程大纲,提前发给目标院校评估。

2. 对比不同国家的留学成本(比如英国学费高但学制短,欧洲部分国家学费低但可能需要学小语种)。

三、再读一个硕士,到底值不值?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你的个人目标实际需求

适合的情况:

转专业:比如本硕是文科,想转计算机、数据分析等热门领域,国外硕士能提供更系统的培训。

职业跳板:某些行业(如金融、咨询)更看重海外背景,国外学历+实习经历可能成为加分项。

移民规划:通过留学申请工签,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对留学生较友好。

需谨慎的情况:

如果单纯为了“刷学历”,而缺乏清晰的规划,可能投入产出比不高。

部分国家对“重复读同级别学位”有限制,比如德国部分高校要求申请硕士的专业必须与本科/硕士相关。

实用建议:

想清楚“为什么要再读一个硕士”,和职业目标挂钩。比如:“为了进入某行业”“学习某领域的前沿技术”。

多咨询有类似经历的学长学姐,了解真实就业情况。

亲情提示大家:申请过程中,材料准备时间规划非常重要。比如英国大学通常提前1年开放申请,而美国高校更看重科研经历和推荐信。如果需要跨专业,可以提前修一些相关课程或参加实践项目。如果遇到问题,直接给学校发邮件沟通,往往比中介更靠谱!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