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攻略:国内读研期间如何申请国外硕士(附在职/免联考院校推荐)
国内读研期间如何同步申请国外硕士?这4个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收到不少同学私信:"国内读研课业压力不大,能不能同步申请国外硕士?""在职读的非全硕士,还能申请国外免联考项目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既省钱又省时间的升学方式,手把手教你在国内读研期间拿下第二个硕士学位。
一、为什么推荐在读期间申请?
1. 时间重叠最划算:国内研二课程相对轻松,很多国外1年制硕士项目正好衔接
2. 学分互认能减免:像英国部分院校承认国内硕士课程学分,最多可免修3门课
3. 学费省下一大笔:在读生申请有专项奖学金,比毕业后再申请便宜30%左右
二、这3类人最适合操作
非全/在职硕士在读,想拿留服认证的
全日制硕士课业压力小的文科生
有明确移民或外企就业规划的
三、具体操作步骤
1. 选校定位:重点看QS300-500名的院校,推荐英国桑德兰大学、西班牙武康大学的MBA/MPA项目
2. 材料准备:
在读证明要标注预计毕业时间
已修课程成绩单找研究生院盖章
导师推荐信重点说明研究能力
3. 申请时机:建议国内研一结束后的7-8月递交,避开毕业季申请高峰
四、“躲坑”秘诀
警惕要求全程出国的项目:选择寒暑假集中授课的混合制
注意留服认证问题:确认项目有出境记录要求
谨防语言大坑:部分院校的英语授课项目实际有中文助教
五、性价比院校推荐
1.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教育学硕士,寒暑假授课,年费用4.8万
2. 法国IPAG高商:奢侈品管理硕士,全年3次入学,可中文答辩
3.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经济学硕士,接受四六级成绩申请
亲情提示:在读期间申请要特别注意时间管理,建议选择论文答辩灵活的院校。很多同学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比同龄人提前2年拿到双硕士学历,在考公评职称时优势明显。
国内硕士在读期间申请国外硕士的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然可以!很多同学在读研一或研二时,会考虑同时申请国外的硕士项目。国外院校一般不会限制申请者的在读身份,只要你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如成绩单、语言成绩、推荐信等),就有机会拿到offer。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确认目标院校是否接受“非应届生”申请(部分专业可能有特殊要求);二是提前规划时间,避免国内学业和申请流程冲突。
申请时间怎么安排最合理?
国外硕士的申请季通常集中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如果你打算研二结束后出国,建议从研一暑假开始准备:
研一暑假:考出语言成绩(雅思/托福),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
研二上学期:准备文书(个人陈述、简历)、联系推荐人,同步关注国内课程成绩;
研二寒假前:完成网申并提交材料;
研二下学期:等待录取结果,办理签证等手续。
如果时间紧张,也可以选择“间隔年”(Gap Year),即国内硕士毕业后,用一年时间专心申请。
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本科申请有啥不同?
材料清单和本科申请类似,但重点会更偏向“学术能力”:
1. 成绩单:本科+国内硕士在读期间的成绩(部分学校会要求硕士课程均分不低于80);
2. 语言成绩:雅思/托福(部分欧洲国家可后补);
3. 推荐信:建议找硕士导师或专业课教授,突出科研或项目经历;
4. 个人陈述(PS):重点说明“为什么在读硕期间还要申请另一个硕士”,比如研究方向差异、跨学科需求等;
5. 研究计划或作品集:部分专业(如艺术、理工科)需要。
注意:如果国内硕士未毕业,需提交“在读证明”;若已发表论文或参与课题,一定要附上!
导师不同意怎么办?要不要瞒着?
这个问题很现实。有些同学担心导师反对,选择“偷偷申请”,但风险很大——比如推荐信需要导师签字、办理退学手续时也需要导师同意。建议分两步走:
1. 先观察导师风格:如果导师开明,可以直接沟通,说明出国原因(比如研究方向更匹配);
2. 暂时保密:若导师对“学生中途出国”比较抵触,可以先用本科导师或校外实习领导的推荐信,等拿到offer后再找机会沟通。
费用大概多少?能不能申请奖学金?
以热门国家为例:
英国:一年制硕士学费约20-30万人民币,生活费10-15万;
美国:1-2年项目,学费+生活费约40-60万/年;
欧洲小众国家(如荷兰、瑞典):学费10-20万,生活费8-12万。
奖学金方面,可以尝试以下渠道:
1. 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联合培养”项目;
2. 国外院校的Merit-based奖学金(凭成绩自动发放);
3. 企业或基金会赞助(如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国内硕士没毕业,能转学分吗?
有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允许转部分学分,但通常不超过总学分的1/3。需要提供详细的课程描述和教学大纲,并由国外院校审核。如果想节省时间,建议优先申请课程设置相近的专业。
说一千,道一万,到底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如果是为了换专业、冲名校,或者为读博打基础,双硕士确实能加分。但若单纯想“刷学历”,建议慎重考虑——时间、金钱成本高,回国就业时还可能被质疑“职业规划不清晰”。不如集中精力发论文、做项目,直接申请国外博士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