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

2025年在职考研必看:同等学力申硕VS联考,MBA/EMBA/MEM等专业怎么选不踩坑?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9 11:15:43

很多在职朋友问我:想读个非全研究生提升学历,到底是选同等学力申硕还是参加12月联考?MBA、MPA这些专业哪种方式更适合我?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手把手教你根据自身情况做选择。先划重点:同等学力申硕不用参加统考!只要大专学历就能报名研修班,修满学分后 ...

2025年在职考研必看:同等学力申硕VS联考,MBA/EMBA/MEM等专业怎么选不踩坑?

很多在职朋友问我:"想读个非全研究生提升学历,到底是选同等学力申硕还是参加12月联考?MBA、MPA这些专业哪种方式更适合我?"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手把手教你根据自身情况做选择。

先划重点:同等学力申硕不用参加统考!只要大专学历就能报名研修班,修满学分后本科有学位满3年的可以申硕。适合工作忙没时间备考,但又急需硕士学位评职称的朋友。像社科院、首经贸等院校的金融学、企业管理等专业特别热门。

而12月联考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和应届生一起考英语、政治、专业课。热门专业有MBA、MPAcc、MEM等,北大光华MBA学费39.8万,清华MEM16.8万,适合备考能力强且有学费预算的职场人。去年我带的一个学员,32岁二胎妈妈考上了人大的MPA,每天凌晨4点起来背单词,这种毅力不是谁都有的。

三类人建议选同等学力申硕:

1. 事业单位需要评职称但考不上联考的

2. 企业中层想系统学习管理知识

3. 本科毕业刚满3年的职场新人

五类人更适合联考:

1. 需要研究生学历考公考编的

2. 想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

3. 准备读博士继续深造的

4. 应届毕业生想保留应届生身份的

5. 单位有学费报销政策的

提醒2025年考研的同学:现在很多院校都在缩减非全招生名额,比如北师大心理学专硕去年砍掉了一半非全指标。建议做两手准备,可以同时报名研修班和备考联考,毕竟申硕考试有5次机会,联考不过还能转申硕。

对了给大家吃个定心丸:我表姐38岁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拿到教育学硕士,现在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同事老王读的武大EMBA,去年升到了总监岗位。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需求——要快速拿证选申硕,要学历镀金选联考。

2025年在职考研必看:同等学力申硕VS联考,MBA/EMBA/MEM等专业怎么选不踩坑?

同等学力申硕和联考毕业证有什么区别?

一、入学门槛大不同

同等学力申硕属于“先上车后补票”。不用参加全国统考,只要满足大专学历就能直接报名学校研修班。修满学分后,本科有学位满3年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5月申硕统考。

联考(12月全国统考)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管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都得先通过全国统一笔试+学校复试。热门专业比如MBA、法律硕士,录取率经常不到30%。

二、证书差别看这里

很多人搞不清“单证双证”的说法:

同等学力申硕毕业后拿的是硕士学位证+结业证,属于“单证研究生”。结业证只是课程证明,学位证在学信网可查。

联考毕业生拿的是硕士学历证+学位证,也就是常说的“双证”。学历证会明确标注“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字样。

这里有个误区:单证不等于假证!学位证和全日制硕士的证书样式完全一致,国企评职称、事业单位涨工资都认可。但私企招聘时,有些单位会明确要求“双证硕士”。

三、考试难度对比

同等学力申硕的5月统考堪称“最友好考试”:

只考外语+学科综合两门

60分合格制,单科成绩保留4年

全国通过率约70%

联考则是“地狱模式”:

MBA考管理类联考(数学+逻辑+写作)+英语二

其他专业考政治+英语+专业课

国家线+院校线双重关卡

总体通过率不足25%

四、适合人群怎么选

推荐同等学力申硕的3类人

1. 体制内需要快速拿学位评职称的老师、医生

2. 工作超忙没时间备考的职场老手

3. 只想进修专业知识,不在乎学历证的人

更适合联考的3类人

1. 应届毕业生或工作3年内的职场新人

2. 想转行需要学历背书的跨专业选手

3. 打算考公务员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岗位

五、费用和时间成本

同等学力申硕全程花费2-5万,从入学到拿证一般2.5年。周末上网课居多,适合在职人士。联考学费跨度大,非全专业5-30万不等,全日制通常3-8万,加上备考时间,整个周期至少需要3-4年。

亲情提示大家:有些机构忽悠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考硕士”,其实5月统考不过照样拿不到学位。而联考非全硕士虽然上课灵活,但毕业论文要求和全日制完全一致,可不是花钱就能混的。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