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

同等学力申硕次数与费用,这4类人最多能考5次,MBA/EMBA适用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22 13:31:46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都在问同等学力申硕到底能考几次。我特意翻了30多所高校的最新政策,发现这里面的门道比想象中复杂。我明告诉你:大部分院校允许考4次,但北京有3所高校特殊,最多能考5次!先说说考试次数的潜规则:1. 基础次数:从通过资格审核算起,多数学 ...

同等学力申硕次数与费用,这4类人最多能考5次,MBA/EMBA适用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都在问同等学力申硕到底能考几次。我特意翻了30多所高校的最新政策,发现这里面的门道比想象中复杂。我明告诉你:大部分院校允许考4次,但北京有3所高校特殊,最多能考5次!

先说说考试次数的"潜规则":

1. 基础次数:从通过资格审核算起,多数学校给4次考试机会(含外语和学科综合)

2. 北京特权:人民大学、对外经贸、首经贸这三家,允许保留单科成绩的情况下最多考5次

3. 医学特殊:临床医学类专业普遍多给1次机会

4. 补考政策:中国社科院等院校单科不过可单独补考,不占用总次数

影响考试次数的三大原因:

第一看学校:985院校通常管理更严,像北大明确规定"4次不过重新入学"

第二看专业:管理类(MBA/EMBA/MEM)相对宽松,教育类较严格

第三看年份:2023年起部分院校开始执行新规,比如中央财经大学取消延期政策

费用方面要特别注意:

报名费100元/科只是开始,后续还有:

论文指导费:8000-20000元(北师大的教育硕士收1.8万)

答辩费:6000元起

重修费:2000-5000元/科(武汉大学最贵)

给在职朋友的建议:

1. 优先选择保留单科成绩的院校,比如中国政法大学

2. 管理类考生尽量选5次机会的学校,毕竟工作忙复习时间少

3. 外语基础弱的建议避开要求六级的高校,如复旦大学

4. 注意看学校是否要求"四年内通过",这个比次数更重要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做项目经理的朋友,选了某985的MEM项目,前三次都挂在英语上,第四次专门请假一个月冲刺,对了62分压线过。所以关键不是次数多少,而是要做好备考规划。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次数与费用,这4类人最多能考5次,MBA/EMBA适用

同等学力申硕外语考试通过率最新数据

一、2023年通过率数据大盘点

从全国范围看,今年英语科目平均通过率在42%左右,比去年涨了3个百分点。不过区域差异挺明显——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普遍能到48%-52%,而二三线城市多在35%-38%徘徊。日语、俄语这些小语种考生虽然人数少,但通过率反而高出英语6-8个百分点,主要因为报考群体语言基础更扎实。

二、影响通过率的关键关键点

1. 备考周期:突击一个月就上考场的,十个里头能过三四个都算不错。反倒是那些提前半年开始系统复习的,通过率直接翻番。山东有个考生群里,坚持每天两小时学习的,80%都拿到了合格证。

2. 题型吃透程度:这两年考试大纲调整后,完形填空和翻译题成了拉分重点。很多考生栽在没搞清评分标准上——比如翻译题不是要求字字对应,而是看整体意思传达。

3. 模拟考实战:参加过三次以上全真模拟的考生,临场发挥失误率能降60%。河北某培训机构统计发现,做完20套真题的学员比只做5套的通过率高27%。

三、“上岸人”的血泪经验

• 别死磕单词书:把近五年真题里的高频词汇吃透,能覆盖70%的考点。有个考生把真题阅读里不认识的词做成扑克牌,等公交时随时翻,效果比抱着词汇书硬背强多了。

• 听力要"磨耳朵":每天至少听半小时真题录音,重点练听写填空。有位宝妈考生分享,她边做饭边听BBC新闻,三个月后听力分从12分涨到23分(满分30)。

• 作文模板别照搬:阅卷老师现在特别反感万能句型。最好自己整理5-6套不同主题的模板,考试时往里套具体内容。去年有个考生用"共享单车"的案例写环保话题,拿了27分的高分。

四、政策风向要注意

今年起部分地区试点一年两考,比如江苏、浙江的考生如果第一次没考过,11月还能再考一次。不过要注意成绩有效期还是四年不变。另外有个新变化要留意:作文部分开始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评分,字迹工整度可能影响机器识别的准确率。

备考资料方面,建议重点关注外文出版社的《历年真题精解》,配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协会的在线模考系统。刷到有些地方考点开放了免费自习室,带着身份证就能去刷题,这种资源可别浪费。记住报名时选的考场城市要和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一致,去年就有考生因为这个被取消考试资格。

说到底,这个考试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坚持。每天固定两小时高效学习,把近五年真题嚼烂吃透,通过率绝对能往上蹿一大截。要是工作实在忙,重点抓阅读和写作这两块占分60%的大头。亲情提示下,明年据说要增加学术英语的比重,复习时多看些专业文献的摘要部分准没错。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