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美术学备考必看:在职人员真题使用三大诀窍
在后台收到不少私信:"老师,我工作五年了想拿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硕的美术学真题到底怎么用?""白天要上班晚上带娃,怎么高效刷题哈?"今天咱们就掏心窝子聊聊在职备考的那些事儿。
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带过的小张,在美术馆工作,每天通勤3小时。他愣是把近五年真题里的人物造型题全部分类整理,发现每年必考"中西人物画技法对比",结果今年试卷真出了这道20分大题。这告诉我们:真题就是命题老师的"朋友圈",关键要会"考古"!
第一招:按年份横向切片。把2019-2023年的素描题单独拎出来,用便利贴标注在客厅墙上。每天刷牙时看两眼,三个月下来发现个规律——奇数年考静物组合,偶数年考人物速写。这不,今年备考的同学们可以重点准备人物写生了。
第二招:建立错题博物馆。别光记正确答案,要把自己掉过的坑都展览出来。比如去年考的色彩构成题,老李误把"邻近色"当"对比色",专门做了个色环便签贴在工位电脑上,现在连单位设计部的同事都来偷师。
第三招:碎片时间游击战。地铁上别刷短视频了,把历年论述题拍成语音备忘录。像"中国山水画意境表达"这种高频考点,每天听两遍,洗碗的时候都能背出三个论点。记住,在职备考拼的不是时长,是见缝插针的本事。
常见问题集中答疑:
Q:真题要做多少遍?
A:三遍起步!第一遍摸底,第二遍专题突破,第三遍卡时间模拟。别忘了留最新两年真题考前突击。
Q:工作太忙没空整理怎么办?
A:直接买现成的真题分类汇编,但一定要用荧光笔标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实在没时间,就把错题发到家人群,让媳妇孩子吃饭时抽查你。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别被网上那些"一周通关秘籍"忽悠了,咱们在职备考就像煲老火汤,真题就是那根筒子骨,得文火慢炖才能出滋味。今年考纲新增的数字艺术板块,建议重点看看央美五年的毕业展作品,说不定能挖到宝。
同等学力申硕美术学近年真题高频考点统计表
不少朋友在问同等学力申硕美术学的备考攻略,尤其是近年真题里哪些内容考得最多。我特意翻遍了近五年的考题,结合身边上岸同学的经验,整理出这份实实在在的考点攻略,准备考试的同学可得收藏好了!
一、中外美术史最爱考这些
从真题来看,中国美术史特别爱考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比如去年考了宋代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前年让对比唐代人物画和明清肖像画的差异。建议把顾恺之、吴道子、范宽这些名家的代表作背熟,最好能记住他们两三个代表作的画面细节。
西方美术史的重点集中在文艺复兴和19世纪。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构图、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这些经典内容几乎每年必考。印象派这几年出题量增加,莫奈的《睡莲》、梵高的笔触特征要重点记。
二、艺术理论必背三大块
1. 谢赫六法:几乎年年出题,去年考了"气韵生动"在当代绘画中的体现,前年让解释"经营位置"的具体含义。
2. 书画同源理论:赵孟頫的题画诗、苏轼的文人画主张要多留意。
3. 艺术创作论:去年简答题让结合实例说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类题需要提前准备两三个不同朝代的案例。
三、创作实践题有窍门
创作题虽然看着自由发挥,其实有固定套路。近三年都考了传统技法在现代创作中的运用,比如让用没骨法画花卉,或者用写意手法表现城市景观。平时可以多练练梅兰竹菊的基本画法,记几个经典构图备用。
四、作品分析题拿分技巧
遇到作品分析别慌,记住这个公式:时代背景+作者风格+画面元素+艺术价值。去年考了徐渭的《墨葡萄图》,重点要提到水墨大写意、题诗与画面的关系。建议把近现代大师如齐白石、徐悲鸿的代表作各准备两幅分析模板。
亲情提示大家,背书要抓重点,《中国美术简史》里带★的章节要反复看。平时多去美术馆看真迹照片,考试时描述画面会更生动。历年真题里重复出现的名词解释,比如"青绿山水"、"吴门画派"这些,建议做成记忆卡片随时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