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人员考研必须辞职吗?全日制vs非全别上当诀窍
收到很多教师朋友的私信:"考教师编已经够难了,现在评职称又要求研究生学历,我到底该不该辞职读全日制?"作为有8年教龄的“老江湖”,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教师考研那些事。
我明告诉你:90%的教师都不需要辞职读研!现在很多学校评职称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以山东某重点中学为例,他们去年评上高级职称的12位教师中,有9位都是在职读的非全研究生。
三类教师最适合读全日制:
1. 刚入职不满3年的新教师(服务期已满)
2. 准备转行政岗或教研岗的老师
3. 所在地区明确规定只认可全日制学历
但要注意三个坑:
① 警惕"全日制在读可保留编制"的承诺,某地教育局去年就取消了3位教师的编制
② 非全研究生要认准双证,别被单证班忽悠
③ 教育硕士学费差异大,比如北师大非全教育管理硕士全程9.8万,首师大只要4.5万
建议试试"半脱产"模式:寒假暑假集中上课的院校,像华中师大教育硕士暑期班,既能保住编制,又能拿学历。我同事王老师去年就这样拿到了硕士学位,课时量折算成继续教育学时,工资都没少拿。
亲情提示:2024年考研新规,教育类专硕实习实践要求增加到6个月,在职老师报考前一定要跟学校沟通好时间安排。
教师考编后读研选全日制会被辞退吗?
先说大实话:这事儿没有全国统一的规定。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和学校政策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学校处理方式都可能不同。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县城高中工作,去年考上985全日制研究生,跟校长商量后办了停薪留职,现在一边读书一边保留编制;但另一个在省会重点小学的老师,同样的情况却被要求二选一,说一千,道一万只能辞职。
为啥差别这么大?主要看三点:
第一,当地教育局有没有明文规定。比如山东某些地市明确要求“在编教师攻读全日制学历需先辞职”;而江苏部分地区允许教师保留编制读书,但需要签订服务协议,毕业后必须回原单位工作至少5年。建议直接打电话问当地教育局人事科,比网上查资料靠谱。
第二,学校领导的态度很关键。有些校长觉得老师深造是好事,愿意行个方便;有的担心教师流动性大,不愿意放人。有个真实的案例:某初中英语老师考上研究生后,主动提出周末回校代课,平时找同事帮忙盯自习,校长觉得她有诚意,不仅没辞退还帮她协调课表。
第三,劳动合同里藏着重要信息。仔细翻翻入职时签的聘用合同,重点看“进修条款”和“服务期限”。如果合同里写着“服务期未满5年不得脱产学习”,那读全日制可能算违约;要是合同没明确禁止,就有商量余地。
这里给想考研的老师支几招:
1. 先查自己签的合同条款,把相关文件拍下来备用
2. 直接找分管副校长或人事主任探口风,别说要考研,先问学校对教师进修的政策
3. 考虑改报非全日制研究生,现在很多学校非全和全日制上课方式差不多,毕业证也写“非全日制”,但不用辞职
4. 如果学校态度强硬,可以试着协商保留编制休学1-2年,自己承担社保费用
别忘了:有些老师偷偷读全日制,用病假事假去上课,这种做法风险很大。现在学校查岗越来越严,一旦被发现可能被认定吃空饷,严重的会被开除甚至影响征信。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掏心窝的话:教师编制得来不易,要不要辞职读研得算好三笔账——经济账(读研期间的收入损失)、时间账(毕业时年龄是否影响再就业)、发展账(研究生学历对评职称到底有多大帮助)。比如小学老师读研后想跳槽到高校,现在很多大专院校都要求博士学历了,这个投入产出比就要仔细掂量。
具体情况还是得结合自身实际,多打听当地案例,做好两手准备再下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