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2025年南京读研避坑秘诀:这8所全日制院校藏着在职/非全的惊天巨坑(附学费对比表)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24 13:30:54

在后台收到不少同学的私信:南京哪些学校招全日制研究生?听说有些学校把在职和全日制混着招生是真的吗?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南京读研的那些门道,特别是准备2025年考研的同学一定要看完!先说重点:南京目前有11所具备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院校,但其中有3所特别爱挖 ...

2025年南京读研避坑秘诀:这8所全日制院校藏着在职/非全的惊天巨坑(附学费对比表)

在后台收到不少同学的私信:"南京哪些学校招全日制研究生?听说有些学校把在职和全日制混着招生是真的吗?"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南京读研的那些门道,特别是准备2025年考研的同学一定要看完!

先说重点:南京目前有11所具备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院校,但其中有3所特别爱挖坑!比如某211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表面上写着招全日制,实际把在职和全日制学生安排在同一教室上课,毕业论文要求却天差地别。更夸张的是,他们的招生简章里用极小字标注"部分课程可能安排在周末",这不就是变相的非全吗?

这里给大家列个实在清单:

1. 东南大学(建筑类王牌专业慎选非全)

2. 南京大学(文科类专业有全日制/在职混合班)

3.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在职班性价比最高)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类专业警惕"校企联合培养"“套儿”)

5.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全日制含金量最高)

6.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在职班已停止招生)

7.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新增人工智能方向)

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有本硕连读项目)

别忘了:今年新增的"智慧农业"专业是个大坑!某农业院校打着全日制的旗号,实际要求学生每周3天在企业实习,这和在职读研有什么区别?关键学费还比普通专业贵2万多!

关于学费要划重点:

全日制普遍在8000-12000元/年

非全MBA最贵达到12.8万/全程

EMBA普遍在26万以上

新开的MEM专业要价8-10万

小心某些专业的"实训费""材料费"等隐形收费

给准备考研的同学3条忠告:

1. 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去年就有学校临时取消非全招生

2. 打招生办电话要录音,有同学遇到过口头承诺不兑现的情况

3. 混读班千万要避开,毕业时才发现学历证书标注"非全日制"就晚了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去年张同学考了南京某高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开学才发现和在职生一起上课,导师1个月见不到1次,想退学又要赔3万违约金。所以大家选学校时一定要擦亮眼!

2025年南京读研避坑指南:这8所全日制院校藏着在职/非全的惊天巨坑(附学费对比表)

南京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新招生政策盘透

一、报名门槛更灵活,主打“宽进严出”

往年非全的报名卡得严,今年南京多所高校悄悄放宽了限制。比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原本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现在缩短到2年;大专学历的考生,只要工作满5年且有突出业绩,也能提交材料申请破格。不过要注意,学校对工作经历的审核变严了,社保记录、单位推荐信这些材料得备齐。

艺术类院校也有惊喜。南京艺术学院新开的数字媒体设计方向,接受跨专业报考,只要提交作品集并通过初审,哪怕本科是学计算机的也能试试水。

二、考试流程优化,在职备考更省心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初试时间安排更人性化。南京大学把非全考生的专业课笔试全部调到周末,不用再请假赶考。河海大学更是推出“错峰复试”,4月起分5个批次组织面试,上班族可以自选时间段。

还有个隐形福利——部分专业增加提前批录取。东南大学的工程管理硕士(MEM)现在接受“预审申请”,6月底前提交个人资料,通过初审的考生只要过国家线就能直接拟录取,不用和统考生拼分数。

三、学费有涨有跌,政策补贴力度加大

学费这事儿得看具体专业。热门方向像南师大的心理学硕士,学费比去年涨了8%,但冷门专业反而降价。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专业,学费直降5000元,还送价值2000元的线上课程包。

重点来了!南京首次推出“在职读研补贴”,在宁企业员工报考本地高校,凭劳动合同可申领每年3000元补助。江宁区更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人才读非全,区政府额外补贴50%学费。

四、新增专业全是“潜力股”

今年南京高校非全新增的12个专业,个个瞄准产业风口。比如南京邮电大学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课程直接和国网江苏分公司合作;南京工业大学的低碳建筑技术,上课地点就在江北新区环保科技园,边学边接触项目实战。

特别要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大数据专业,不仅包教MATLAB和Python数据分析,毕业生还能优先进入长三角气象服务中心实习。这种“专业+就业”一条龙的设置,比单纯读书划算多了。

五、上课方式玩出“新花样”

别再以为非全就是周末线下课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搞起“3+2”混合制:3个月线上学理论,2个月进研究所跟项目,连毕业论文都能直接用实践成果替代。金陵科技学院更绝,把课堂搬到产业园区,周中晚上直播授课,周末带学生跑企业现场教学。

六、“老江湖”的三点提醒

1. 警惕““抱过”班”:今年教育局严查培训机构,遇到承诺“必录取”的直接举报

2. 关注官方信息源:各高校研究生院公众号每周更新招考动态,比第三方平台靠谱

3. 尽早准备材料:工作证明、获奖证书这些别等报名时才整理,现在就开始扫描存档

南京的非全政策越来越接底气,想提升学历的上班族,不妨抓住这波红利。尤其是30岁左右的职场中坚,读个对口专业的研究生,说不定就是下次晋升的敲门砖。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