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非全研究生,很多人都是发憷的,觉得难度很大,其实并非都是这样的,还是看个人的实际情况的,要是想小编来整合性的说明的话,小编只能说,不是所有专业都变难,但部分热门专业、名校的复试淘汰率确实可能到27%左右,普通学校或冷门专业淘汰率会低些。
既然小编告知各位结论了,那么建议各位想避坑得盯准择校、复试准备、材料真实性这几个点,别盲目冲热门,提前做好规划,上岸概率还是能稳住的。
先就整体的复试的淘汰率这一部分来做个说明吧,并非是所有的院校都是27%这个数据的,要明白,大多是985/211院校的热门专业,比如非全MBA、金融、计算机,报名的人多,学校筛得严,淘汰率就高;像双非学校的非全教育学、农村发展,去年淘汰率有的才12%左右,甚至更低。
也不要随意的相信网上的数据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那么到底咋样才能获取到真实的数据呢,让小编来说的话,就是自己去算是最保险的了,整个的数据在官网上都可以获取到,查询了之后自己算:(复试人数-录取人数)÷复试人数×100%,算出来的才准。比如某双非非全会计,去年复试50人录42人,淘汰率才16%,比27%低不少。
为啥小编也说了是难度是有可能会提升的呢,是源于报名人数不确认,要是报名人数在涨。现在在职党都想提升学历,非全不用辞职,报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好学校,比如某211非全工商管理,2024年报名280人,2025年就涨到350人,人多了学校自然会提高筛选标准,淘汰率就上去了。
另外就是现在的复试审查也不是说像以前一样了,有很多都是大家所容易忽视的部分,就是要看“工作匹配度”。以前有的考生随便凑工作经历,现在学校会细问“你工作里怎么用专业知识”,比如报非全工程管理,老师会问“你负责过哪些项目的进度管控?遇到问题怎么解决?”答不上来就容易被刷。
想避开这些坑到底该咋办呢?来看具体操作手法吧!
先别盲目冲热门名校。有人觉得“非全就得选名校”,没看自己的工作和专业匹配度。
另外就是说进行复试之前别只背理论,要结合工作经历。
个人的材料准备切记造假。有的人为了让工作经历好看,改职位、虚报项目成果,学校会查社保记录、单位证明,甚至打电话给公司核实,一查就穿帮,不仅淘汰,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以后再报其他学校也难。
提前了解院校的复试形式才行,2026年有的学校可能变复试形式,比如以前只面试,现在加笔试;或者以前个人面,现在加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