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读研能拿多少钱?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3 11:15:56

读研能拿多少钱?

读研期间能拿多少补贴?这是每个备考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全日制研究生平均每年可获得1.8-3万元资助。大体上来看,

1. 国家助学金人人有份

硕士生每月固定600元,按12个月发放,寒暑假照常到账,全年7200元。注意要按时完成学籍注册,否则会暂停发放。

2. 学业奖学金分三档

特等奖1.2万(前5%)、一等奖8千(前15%)、二等奖5千(前30%)。某985高校学生透露,"只要不挂科基本能拿到二等,重点看课程成绩和论文开题报告。"

3. 导师补贴差异大

理工科普遍高于文科,211院校平均800元/月,双非院校400元左右。机械专业研二学生分享,"跟着做项目的师兄每月能多拿2000,但要天天泡实验室。"

别忘了,部分院校实行"奖学金全覆盖"政策,如深圳大学给所有新生发8千入学奖。报考前建议直接打学院招生办电话确认,不同专业可能存在20%的额度浮动。

2024读研能拿多少钱?

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国家补贴吗?

不少朋友问我,“考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国家给不给发补贴哈?”毕竟学费不便宜,能省一点是一点。今天咱们就唠透这个问题,把政策、实际情况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给大家说清楚。

一、国家层面,没有统一补贴,但有“隐藏福利”

话不多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国家补贴政策。和全日制研究生不同,非全日制属于“非脱产”学习,国家财政补贴主要向全日制倾斜,这点教育部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

不过别急着叹气!国家其实留了口子——比如个税抵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拿的是“双证”(毕业证+学位证),属于学历教育,学费可以按照每年最高12000元的标准抵扣个人所得税。假设你月薪1万,一年能省下几百块的税,也算变相“回血”了。

二、地方政策,看地区,有的真给钱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在职学习,会自己掏腰包发补贴。比如,

深圳,非全日制硕士拿到毕业证后,符合条件能申请“在职人才补贴”,一次性发5000元;

杭州,部分区县对非全日制硕士给予每月500元、最长2年的租房补贴;

苏州,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攻读对口专业,企业可申请政府培训补贴。

重点来了! 这些政策每年都可能调整,而且一般不主动通知。建议直接打当地人社局电话,或者上政务服务网搜“在职学历补贴”,比网上瞎找靠谱多了。

三、学校奖学金,别小看,有人真能“赚学费”

虽然国家不给补贴,但很多高校自己设立了奖学金,

中国政法大学,非全法硕设立专项奖学金,成绩前30%能拿3000-80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工作表现突出的学员可申请“社会实践奖学金”;

部分985高校,如果导师有横向课题项目,参与的非全学生可能拿到科研补助。

有个朋友读某高校MBA,靠着比赛奖金和课题补助,对了算下来学费打了个七折。他的经验是,“多和导师、辅导员沟通,很多内部机会不问就错过了。”

四、企业支持,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愿意为员工深造买单,

国企/事业单位,常有“学历提升补贴”,比如学费报销50%-70%;

外企/大厂,部分公司把研究生学历与职级晋升挂钩,间接提高收入;

小微企业,老板如果觉得你学的专业能用上,也可能特批补助。

有个真实案例,某银行柜员考上金融硕士非全,拿着录取通知书找行长谈,说一千,道一万单位同意报销60%学费,条件是毕业后继续服务三年。用他的话说,“你不提,领导怎么知道你需要支持?”

五、自己怎么省钱?这些技巧实测有效

1. 选学费低的专业,同样是非全,教育硕士普遍比MBA便宜2-3万;

2. 分段缴费,很多学校允许分学年交费,减轻一次性压力;

3. 教材二手群,加学校论坛群,5折买学长学姐的教材;

4. 交通住宿,周末上课尽量选本地高校,异地班的路费住宿费是大头;

5. 助学贷款,部分银行推出“继续教育贷款”,利率比消费贷低。

学姐提醒一句,各地政策差异大,千万别听说“某某同学领到补贴”就冲动报名。先查清自己所在城市、目标学校、工作单位的三方政策,算好经济账再行动。比如同样读会计专硕,在深圳可能省2万,在三四线城市可能一分补贴都没有。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