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读非全,这五类人别跟风
后台收到不少专升本同学的私信,"工作后想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值不值?""听说MBA、MPAcc这些专业不用辞职也能读?"作为“上岸人”,今天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先看组真实数据,2023年非全研究生报考人数较3年前增长43%,但真正拿到双证的不足60%。尤其对于专升本背景的考生,这三个真相你必须知道,
第一,工作不满3年的别硬考。很多EMBA、MEM项目要求5年以上管理经验,某985高校去年就劝退了23名资历不够的考生。第二,数学基础差的慎选MPAcc。去年某省联考数学平均分48分,但MPAcc国家线划到197分。第三,想混文凭的趁早放弃。现在非全论文盲审通过率仅68%,某双一流高校去年直接延毕了41人。
重点说说适合专升本人群的三大黄金组合,①从事行政工作选MPA,某区机关单位明确给MPA学历者每月加800元津贴;②工程领域选MEM,某央企将MEM纳入技术岗晋升硬指标;③财务人员选MAud,某会计师事务所给持证者项目分成提高15%。
我强调一点三个新变化,2024年起,部分院校实行"预审+复试"双筛选,像社科院MBA提前面试淘汰率已达67%;多地推出非全专项补贴,深圳就给在职研究生发放每年1.2万助学补助;更重要是统考科目增加思政内容,去年某考生就因政治单科差1分落榜。
学费方面要量力而行,985院校MBA普遍15万起,但像某西部211的MTA项目仅需6.8万。建议参考这个公式,年收入×2≤总学费时比较稳妥。千万别学我同事贷款20万读EMBA,结果换工作后月供都成问题。
专升本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常见问题汇总
当然可以!只要你有国家承认的专升本学历(包括自考、成考、网教等形式),且能在学信网查到学历信息,就能报考。不过要注意,不同专业可能有额外要求。比如,MBA、教育管理等专业通常要求毕业满2-3年工作经验,医学类可能对前置专业有限制。报名前一定要仔细看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
二、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大吗?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形式。非全一般周末或节假日上课,适合在职党;全日制则是脱产学习。但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是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不过,非全证书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有些单位招聘时可能更倾向全日制,但体制内考试(如公务员、事业编)基本一视同仁。
三、非全研究生考试难度如何?
和全日制考同一张卷子!初试科目、分数线、复试流程完全一致。对于专升本的同学来说,如果基础较弱,建议提前半年到一年备考,尤其是英语和数学(部分专业考)。别慌,每年都有大量在职考生上岸,合理规划时间就能弯道超车。
四、报名流程怎么走?
1. 9月预报名,关注“研招网”填写基本信息,专升本学历选“本科毕业”即可。
2. 10月正式报名,确认报考院校和专业,部分地区要求提供工作证明(非全一般要求定向就业)。
3. 12月参加初试,带齐身份证、准考证。
4. 次年3-4月复试,部分院校对非全复试要求较宽松,但专业课不能掉以轻心。
五、读非全研究生值不值?
这得看你的需求。如果是为了,
评职称、升职加薪(很多单位认可非全学历)
跨行转岗(比如从行政转人力)
积累行业人脉(同学多是相关领域在职人员)
那就很值!但若单纯想搞科研或应届求职,建议优先考虑全日制。
六、非全研究生能拿双证吗?
必须能!2017年起,非全和全日制一样实行“双证制”,毕业后拿毕业证+学位证。别再听信“单证没用”的说法,现在连国企、银行都陆续放开对非全的限制了。
七、备考时间不够怎么办?
在职备考记住三个原则,
1. 抓大放小,重点突破分值高的科目,比如管理类联考优先管综和英语。
2. 利用碎片时间,上下班通勤听专业课音频,午休刷政治选择题。
3. 找“组织”,加备考群,蹭免费网课资源,关注考研博主划的重点。
八、学费是不是很贵?
不同专业差异大。普通专业(如教育、农学)全程2-4万,MBA、MPA这类管理硕士可能8-15万。部分院校允许分期缴费,还有企业报销政策(尤其是国企或事业单位)。报名前建议查清楚,学校官网→招生信息→学费标准。
九、会被歧视吗?
实话实说,个别企业可能存在偏见,但趋势越来越好。现在教育部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将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作为限制条件。更重要的是,很多导师认为非全学生有实践经验,做课题更接地气。
十、常见误区“防坑”秘诀
误区1,“非全只能本地读” → 错!可以跨省报考,比如人在北京报广东的学校,但要考虑线下上课是否方便。
误区2,“随便混混就能毕业” → 想多了!非全和全日制一样要修学分、写论文、查重率低于10%。
误区3,“应届生不能报” → 部分专业允许!例如法律硕士、工程硕士,具体看院校要求。
十一、哪些人适合报非全?
在职教师(评职称急需学历)
国企/公务员(单位有晋升学历门槛)
家庭主妇(孩子上学后想重返职场)
专科逆袭党(专升本后再镀层金)
十二、冷门但实用的建议
1. 选导师比选学校更重要,尤其理工科,导师的资源直接影响就业。
2. 提前联系招生办,问清楚非全是否提供宿舍、有没有奖学金(部分院校有!)
3. 关注调剂信息,非全调剂机会比全日制多,国家线擦线党可以多留意。
写到这里,如果你还有其他具体问题,比如“某专业考什么科目”或“某地区院校推荐”,直接去学校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最靠谱,政策每年都可能微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