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全日制读研,这10个专业最吃香
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语言类顶尖高校,全日制研究生项目一直备受关注。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北外全日制研究生究竟有哪些专业,用最直白的大白话给各位说清楚。
话不多说,北外全日制研究生共有10个王牌专业,覆盖文学、法学、经济学三大学科门类。具体包括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商务、国际法。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最特别,下设同声传译、语言测试等7个研究方向,堪称翻译界的"黄埔军校"。
以英语学院为例,每年报考人数超过2000人,实际录取约80人。考核方式包括初试笔试(占60%)和复试面试(占40%),特别看重外语实践能力。有个去年上岸的学姐说,她备考时每天坚持做3小时交替传译练习,把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视频反复听到能背下来。
这里要我强调一点,北外全日制研究生不接受同等学力报考,本科毕业生需要提供专业八级证书或雅思7.0以上成绩。学费方面,学术型硕士每年8000元,专业型硕士(如国际商务)每年28000元,住宿费海淀校区每年1200元。
说到就业,外交部每年在校招季会直接来校选拔人才。2023届毕业生中,有12人进入外交部,8人进入新华社,另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字节跳动、华为等企业的国际事业部。特别是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去年起薪普遍在25万以上,主要面向中东市场。
北外研究生报考条件详解
一、基本门槛,学历和专业
1. 学历要求
北外研究生招生面向两类人,
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只要你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包括自考、成考、网络教育),不管是刚毕业还是工作几年了,都能报。
同等学力考生,专科毕业满2年(从毕业到研究生入学前),或者本科结业生,也能按同等学力报考。但这类考生有额外要求,必须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复试时还得加试两门专业课。
2. 专业限制
北外大部分专业不限制本科背景,比如英语、新闻、国际关系等,但部分“技术流”专业有特殊要求。比如高翻学院的同声传译,通常要求本科是英语专业,或者有扎实的双语基础。如果你是非语言类专业出身,建议提前联系学院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二、硬核指标,语言能力
北外是外语圈的“扛把子”,语言成绩不过关?门儿都没有!
1. 英语类专业
报考英语学院、高翻学院等,专四良好以上或专八合格是隐形门槛。如果没考专四专八,可以用雅思(7.0+)或托福(100+)成绩代替。
小语种专业同理,比如法语语言文学,通常要求法语专四或DALF C1以上。
2. 非外语类专业
像新闻传播、国际商务这些专业,虽然不强制要求专八雅思,但六级500分以上才算有竞争力。毕竟北外的课业大量涉及外文文献,英语太差开学后可能直接“懵圈”。
三、材料准备,别在这些细节上翻车
1. 推荐信
两封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推荐信,听起来吓人,其实操作不难。找本科专业课老师或实习单位领导写就行,重点突出你的学术潜力或实践能力。
2. 研究计划
尤其是学硕,研究计划要具体。比如想报“区域国别研究”,别光写“研究中美关系”,得细化到“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历史演变”这类可操作的题目。
3. 成绩单
本科成绩挂过科?没关系!但专业核心课(比如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翻译课)分数最好别低于80分。
四、重要时间节点
9月底,关注北外研招网发布招生简章,确认当年是否有专业调整。
10月5日-25日,研招网正式报名,千万别拖到说一千,道一万一天,系统崩了哭都来不及。
12月下旬,初试笔试。北外自主命题的专业课难度较高,比如英语基础试卷的阅读题常选自《经济学人》,平时得多积累。
次年3-4月,复试。包括专业笔试、面试和二外听力(部分专业),面试时可能会让你当场翻译领导人讲话,平时多看《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五、掏心窝子的建议
1. 提前联系学长学姐,北外很多专业每年录取人数个位数,比如亚非语言文学的小语种方向,找在读生打听导师研究方向,能少走很多弯路。
2. 二外别摆烂,就算初试不考二外,像法语、日语这些二外学到中级水平,复试时绝对是加分项。
3. 关注“隐性成本”,北外研究生宿舍紧张,部分专业研二得自己租房,提前做好经济准备。
学姐提醒一句,北外研究生网报系统不接受补交材料,学历认证、身份证扫描件这些务必一次备齐。准备好这些,你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