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研究生别上当诀窍,MBA/EMBA定向培养必看的8条建议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6 09:43:55

好多朋友都在问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培养的事儿,特别是想考MBA、EMBA这些热门专业的在职人员。今天就给大家说点掏心窝子的话,重点讲讲最容易踩坑的8个地方。第一条必须说的就是定向培养协议。去年有个学员报某985的MPAcc,签协议时没注意看服务费细则,结果考上了 ...

非全研究生别上当诀窍,MBA/EMBA定向培养必看的8条建议

好多朋友都在问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培养的事儿,特别是想考MBA、EMBA这些热门专业的在职人员。今天就给大家说点掏心窝子的话,重点讲讲最容易踩坑的8个地方。

第一条必须说的就是定向培养协议。去年有个学员报某985的MPAcc,签协议时没注意看服务费细则,结果考上了要额外交3万"就业指导费"。大家记住三点,1.培养协议必须和院校官网模板核对 2.违约金别超过学费的20% 3.服务费要写在合同首页。

第二条选学校要看招生指标。像MEM这种工科专业,理工类院校指标能比综合类多40%。去年武汉理工招了120个MEM,武大才招70个。不过要注意有些院校虽然名额多,但会要求每周到校上课,这点在职人员要问清楚。

第三条学费猫腻最多。重点看三个数,报名费、课程费、论文指导费。比如某211的MAud专业,宣传说全程5.8万,结果第二年突然要收1.2万的案例库使用费。建议直接打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电话确认,录音留证。

第四条免联考项目要查批文号。现在很多机构推的"免联考MBA",必须确认是教育部审批的中外合作项目。有个简单办法,去涉外监管网查项目编号,查不到的一律是野鸡项目。

第五条同等学力申硕注意结业证。这里有个误区,结业证不等于毕业证!去年有人花6万读某校金融学课程班,说一千,道一万才发现不能考公务员。建议先上学信网查课程班备案情况。

第六条MEM和MPA专业有新规。从2023年开始,工程管理硕士要求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公共管理硕士必须是在编人员报考。准备材料的要注意社保记录必须满36个月。

第七条推荐几个好上岸的院校,中国农业大学的MTA、华中师范的MLIS、西北大学的MPAcc。这几个学校近三年报录比都在1:1.2左右,复试不卡人。特别是农大的旅游管理,去年招30人实考才28人。

第八条说个重要消息,2024年起,部分院校开始查定向培养的真实性。去年有学员伪造就业协议被取消学籍,建议签真实单位。实在没单位的可以找人才市场挂靠,一年管理费大概2000左右。

学姐提醒大家,现在非全研究生改革力度大,不同专业差异明显。比如MAud审计硕士今年新增了大数据审计方向,课程设置完全变了。建议选定专业后,一定要找近三年的在读生打听情况。

2024非全研究生避坑指南:MBA/EMBA定向培养必看的8条建议

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培养协议签订注意事项

一、先搞明白"定向培养"是咋回事

简单说,定向培养就是单位出钱(或部分出钱)让你读研,毕业后你得按约定回去工作。听起来双赢,但协议里的门道可不少。签之前必须确认三点,

1. 协议主体是谁,有的单位是总部签,有的是分公司或第三方代签,直接影响后续权益。

2. 服务期到底多长,常见3-5年,但有的单位会模糊写成"不低于X年",这种说法容易扯皮。

3. 费用谁承担,学费全包还是部分补贴?住宿费、差旅费算不算?别光看大数,零碎开支也要问清。

二、重点关注这5个条款

1. 服务期与违约赔偿

别只看年限,重点看这两个数,

每年折算的赔偿金,比如服务期5年,总学费8万,提前离职每年赔1.6万还是按剩余年限折算?

赔偿上限,有的单位会要求赔3倍学费,这种明显不合理可协商。

真实案例,某银行员工提前解约被索赔12万,说一千,道一万法院按"实际损失"判赔4.8万。所以协议里写清楚计算方式很重要。

2. 工资社保怎么算

脱产学习期间最容易出问题,

带薪学习还是停薪留职?

社保基数按原工资还是最低标准缴纳?

年终奖、绩效还发不发?

建议把学习期间的待遇单独写进补充条款,别信口头承诺。

3. 毕业后的岗位安排

见过最坑的案例,员工学完MBA回来被调去边缘部门。要在协议里写明,

保证回到原岗位或同等级岗位

晋升机制是否受影响

不接受跨城市调岗(针对异地培养的情况)

4. 特殊情况的退出机制

天有不测风云,记得留后路,

如果单位倒闭/被收购,协议是否自动终止?

因伤病无法继续学业怎么办?

读研期间被裁员怎么处理?

5. 证书保管问题

有些单位会扣押毕业证、学位证"以防万一"。务必在协议里写清楚,

毕业后几个工作日内归还证书

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原件

如因扣押证件影响就业,单位需赔偿

三、签字前要做三件事

1. 带个录音笔去谈,把人事的口头解释录下来,虽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但发生纠纷时有参考价值。

2. 让法务朋友看条款,重点关注"甲方有权单方面…"、"乙方不得…"这类表述,警惕霸王条款。

3. 复印所有材料,协议原件、单位红头文件、缴费凭证等至少复印两份,一份放家里,一份存云盘。

学姐提醒大家,千万别因为急着上学就草率签字。见过有人读研三年省吃俭用,结果违约金比学费还高。白纸黑字的东西,再谨慎都不为过。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