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职考研必看,非全和MBA哪个更容易上岸?附985院校通过率排名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6 14:15:18

一姐妹哈,我媳妇非要考个在职研究生,你说非全日制和MBA到底哪个好考?上周聚餐时,发小李强端着酒杯愁眉苦脸地问我。这已经是今年第6个来咨询在职考研的朋友了。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事。我明告诉你,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难度确实存在差异,主要看三个要素—— ...

在职考研必看,非全和MBA哪个更容易上岸?附985院校通过率排名

"一姐妹哈,我媳妇非要考个在职研究生,你说非全日制和MBA到底哪个好考?"上周聚餐时,发小李强端着酒杯愁眉苦脸地问我。这已经是今年第6个来咨询在职考研的朋友了。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事。

我明告诉你,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难度确实存在差异,主要看三个要素——报考专业、目标院校、考生背景。以2023年数据说话,管理类联考(MBA/MPA/MEM)平均录取率38.6%,而非全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录取率仅21.3%。但别急着下结论,这里头门道可不少。

一、专业选择定生死

管理类联考(199科目)考数学、逻辑、写作,对文科生友好。像MBA国家线常年徘徊在167-170分,某985院校MBA录取最低分172分,相当于100分制考57分就能过线。反观教育学统考,要考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去年某211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复试线直飚378分。

二、院校梯度有讲究

同样是MBA,不同院校难度天差地别,

清北复交,提前面试+国家线≈200分

区域强校(如川大、武大),国家线上10-20分

普通双非院校,过线即录取

有个真实案例,王女士在成都某银行工作,英语四级428分,备考3个月上岸西南财大MBA,学费9.8万;而同单位的刘姐死磕川大教育学,两年没上岸。

三、隐形门槛要注意

1. 工作经验,MBA要求本科毕业3年/专科5年,EMBA更要求8年以上管理经验

2. 学费差异,本地院校MBA普遍8-15万,EMBA动辄30万+

3. 上课方式,周末班VS集中班,异地考生要算好交通成本

四、备考策略三步走

1. 摸底测试,拿套真题自测,数学错10题以上建议选管理类联考

2. 院校匹配,参考近三年复试线,选择平均分上浮15分的"保底校"

3. 时间规划,每天2小时,重点突破薄弱科目(多数人死在英语二)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想混文凭的趁早打消念头,现在毕业论文查重率卡在10%,某高校去年清退了23名非全研究生。但真要下决心读的,记住这个公式,正确选择+持续努力=上岸通行证。

2024年在职考研必看:非全和MBA哪个更容易上岸?附985院校通过率排名

非全日制研究生复试会被歧视吗?听听“老江湖”的大实话

一、复试材料准备,别让"非全"标签拖后腿

去年考取某985院校MBA的张姐说,"我交材料时特意把十年项目管理经验单列一页,证书复印件用彩色标签分类。导师翻材料时眼睛都亮了,压根没提非全的事儿。"重点在于,

1. 工作成果要量化(带过多少项目、创造多少效益)

2. 职业证书按含金量排序(注册类>资格类>培训类)

3. 附上单位推荐信(盖公章更有说服力)

二、面试现场,工作经验反而是加分项

在银行工作的小王回忆,"考官问我如何处理客户投诉,我讲了去年化解群体投诉的真实案例。对面三位老师频频点头,说一千,道一万面试分比全日制考生还高。"建议准备,

1. 整理3-5个职场经典案例

2. 提前演练"工作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回答

3. 带纸质版工作成果展示(项目报告、获奖证明等)

三、导师真实态度,他们要的是"能毕业的学生"

某高校硕士导师私下透露,"我带过的非全学生反而论文通过率高,他们有实际案例支撑,数据收集也方便。"近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全日制与非全坚持同一质量标准,很多院校的复试评分表已取消学习形式标注。

四、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

1. 部分理工科专业会询问实验时间安排

2. 医学类可能涉及规培衔接问题

3. 艺术类看重作品集质量

遇到这类提问时,重点展示"已有解决方案",比如,"我的工作需要定期出差,已和单位协商固定每周二四晚做实验"

五、“老江湖”的血泪教训

1. 某211工程管理专业考生因"未来三年职业规划"回答模糊被扣分

2. 教育硕士考生因说不出具体教研计划被质疑

3. 法律硕士考生因不熟悉最新司法解释丢分

记住,考官质疑的不是学习形式,而是你的准备程度

六、这些细节让你脱颖而出

1. 提前联系同专业在读非全学长

2. 准备3个与工作领域相关的前沿问题

3. 面试当天着商务休闲装(别穿全套西装)

4. 手机存好电子版工作证明(防止材料遗漏)

七、数据说话

2023年多所双一流高校公布的数据显示,

非全考生复试通过率平均72%,全日制为68%

管理类联考非全考生专业课平均分高出全日制5.2分

往届生占比83%的非全群体中,复试逆袭比例达41%

学姐提醒,遇到明确表示"偏爱全日制"的导师未必是坏事,这说明他们可能没带非全的经验。建议提前通过学院官网或在校生了解导师带非全学生的情况,选择有带教经验的导师往往更顺利。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