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近五年全日制与非全考研人数对比,这3类人更适合脱产读书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8 15:59:09

大家好,今天咱们用大白话聊聊考研报名那些事儿。教育部公布了组数据特别有意思,2023年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人数423万,非全报考人数首次突破80万大关。这数字背后藏着三个重要变化,第一,应届生扎堆考全日制的情况正在改变。现在超过三成二战考生会主动选择非全,特别是教 ...

近五年全日制与非全考研人数对比,这3类人更适合脱产读书

大家好,今天咱们用大白话聊聊考研报名那些事儿。教育部公布了组数据特别有意思,2023年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人数423万,非全报考人数首次突破80万大关。这数字背后藏着三个重要变化,

第一,应届生扎堆考全日制的情况正在改变。现在超过三成二战考生会主动选择非全,特别是教育类专业,像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这些,非全录取比例从2018年的17%涨到了现在的38%。

第二,在职考研出现新趋势。银行系统、教师编、事业单位里想提升学历的,70%都开始选非全了。我表姐在县城当老师,去年就报了省师大的非全教育硕士,周末上课还能评职称,关键是不用辞职。

第三,专科考研的隐形门槛。现在有35所双一流院校明确规定,专科生报考全日制硕士必须发过核心期刊论文,但报考非全只需要工作满5年。这就让很多工作多年的专科生转向非全赛道。

别忘了准备考研的朋友注意这两个时间节点,每年9月预报名时,非全的招生指标会额外增加10%-15%;而到10月正式报名对了三天,部分院校的全日制名额可能临时缩减,这时候及时调整报考类型能大大提高上岸率。

对了说句大实话,家里没矿的别盲目跟风脱产考研,现在非全硕士的认可度早不是五年前了。我邻居家儿子读的非全计算机硕士,去年校招照样进了腾讯,关键还是看专业和院校选择。

近五年全日制与非全考研人数对比:这3类人更适合脱产读书

专科生考研必须满足的六个硬性条件

第一关,毕业满两年是硬指标

这里的两年不是指随便混日子,而是从你拿到专科毕业证那天算起,到研究生入学那年的9月1日,必须实实在在满两年。比如你2023年6月毕业,最早可以参加2024年12月的初试,2025年9月入学刚好满两年。千万别算错时间,很多同学就卡在这个时间差上。

第二关,英语水平得够用

虽然政策没明说必须过四级,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校复试时会看英语成绩。特别是热门院校,四级分数越高越有优势。去年有个老乡考教育学,初试过了却因为四级380分被刷下来。建议提前考个四级,分数尽量往450以上冲。

第三关,专业课加试躲不过

所有专科考研的考生,复试时都要比本科考生多考两门专业课。这两门课通常是报考专业的基础科目,比如考汉语言文学的要加试古代文学和现代汉语。别小看加试,去年某双非院校有30%的专科考生就栽在加试不及格上。

第四关,论文或科研成果能加分

这不是必须项,但绝对是杀手锏。如果你在专科期间发表过专业相关的论文,或者参与过课题研究,复试时能甩开别人一大截。有个机械专业的哥们,专科时跟着老师做过数控机床改造项目,面试时导师直接给了高分。

第五关,选对学校是关键

不是所有学校都收专科生考研。像某些985院校的金融、计算机专业,直接写明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建议先上研招网查清楚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重点看有没有额外要求,比如要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或者通过8门本科课程考试。

第六关,现场确认材料要备齐

报名时除了身份证、毕业证这些常规材料,还要准备好学历认证报告。去年有个姐妹就是忘了做学历认证,现场确认当天急得直哭。提前两个月在学信网申请,纸质版和电子版都备着最稳妥。

学姐提醒大家,不同院校的具体要求可能有差异。比如有的学校要求专科生必须修完本科阶段6门主干课程,有的则要求提供单位的工作证明。一定要打报考院校研招办的电话确认,别光看网上的旧信息。考研这条路虽然不容易,但每年都有专科生成功上岸的例子。关键是把这些硬性条件逐个落实到位,剩下的就是拼实力了。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