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汉语言文学考研择校诀窍,全日制院校超全盘点,这6所别报错了
"一同事哈,你闺女今年是不是要考研了?听说要考汉语言文学?"昨天在菜市场碰到邻居王阿姨,她拉着我打听考研的事。这让我想起收到的私信,好多同学都在问汉语言文学全日制研究生的择校问题。今天我就把全国招生院校扒了个底朝天,结合最新录取数据,给大家说点实在话。
先上干货,目前开设汉语言文学全日制硕士的学校主要有这些,
第一梯队,北大、复旦、南大这3所985,专业课难度天花板。尤其是北大的古代汉语方向,去年报录比28:1,专业课平均分才89分。但毕业进高校或出版社是真的香,我表姐南大毕业现在在某省作协,月薪虽然才8千,但社会地位高。
第二梯队,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6所部属师范。注意!北师大从23年开始改考大综合,要同时复习语言学+文学史,参考书多了5本。但有个好处是调剂时特别吃香,去年有个学妹初试368分,对了调剂到西南大学了。
第三梯队,首师大、上师大、福师大等地方师范。这里重点说福建师大,他们现当代文学方向连续3年没招满,去年最低录取分351分,比国家线还低9分。不过专业课考小论文写作,适合文笔好的同学。
我强调一点,中国传媒大学今年新开了创意写作方向,初试要交作品集。广西大学虽然位置偏,但奖学金全覆盖,每月补助2000+,适合经济紧张的同学。
报考要注意3个坑,1. 苏州大学虽然排名不高,但专业课出题特别"妖",去年考了冷门的《文心雕龙》版本学;2. 山西大学明确要求跨考生加试《古代汉语基础》;3. 河南大学复试要现场作诗,去年有个理科跨考生当场卡壳被刷了。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真实案例,我堂弟二战上岸华中师大,他个人觉得的经验就两条,一是7月份前必须过完3遍《现代汉语》教材,二是每天坚持练1小时繁体字抄写。现在他导师带着做方言保护项目,每个月还有1800补助。
汉语言文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院校报考秘诀
想读汉语言文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步得摸清哪些学校开这个专业。别光盯着“985”“211”,很多综合类或师范类院校性价比更高。比如,
北京大学,学术资源丰富,适合想深耕古代文学或语言学方向的同学。
复旦大学,注重现当代文学研究,课程偏重理论与批评。
南京师范大学,师范类强校,对语文教育方向支持力度大。
山东大学,文献学、民俗学特色明显,实践机会多。
划重点,优先选离家近或交通方便的学校。非全生周末上课,跨省跑太折腾。
二、报考流程,别踩坑!时间节点记牢
1. 查简章(每年8-9月),各校官网会公布招生简章,重点关注“报考条件”“上课方式”“学费”。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本科专业对口,有的接受跨考。
2. 网上报名(10月),登录“研招网”填志愿,非全一般选“定向就业”(需单位盖章)。
3. 初试(12月底),考政治、英语二、两门专业课。专业课各校不同,比如北大考“中国文学史”+“文学理论”,南大侧重“语言综合”。
4. 复试(次年3-4月),笔试+面试。部分院校会加试写作,比如现场评析一篇古文。
“躲坑”诀窍,非全和全日制考试内容一样!别信“非全简单”的说法,该复习的别偷懒。
三、备考建议,少走弯路的干货
专业课复习,先搞到目标院校5年真题。比如北师大爱考《文心雕龙》相关内容,而川大可能侧重巴蜀文化。
英语突击,重点练阅读和作文模板。非全考生多是在职党,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更高效。
找组织,加个靠谱的备考群,比如“XX大学非全考研群”,能蹭到学长笔记和导师研究方向。
四、掏心窝子的话
读非全得想清楚两件事,一是时间,每周上课+作业至少占10小时;二是经济,学费普遍3-8万/年,部分院校不提供宿舍。但好处也很实在——既能保住工作,又能刷学历,评职称、考编都能用上。
选导师时多打听,有些教授项目多,能带学生发论文;有的擅长实务,方便推荐行业资源。比如在媒体工作的,可以找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导师;做语文老师的,选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更对口。
学姐提醒,9月起多刷学校研招网,有些院校会临时调整招生人数。比如去年华中师大非全汉语言文学突然扩招5人,抓住这种机会能少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