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研必看:同等学力申硕VS非全联考,这五种人千万别选错!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咨询:"老师,我想读个MBA提升学历,到底是选免联考的同等学力申硕,还是参加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今天就给大家掰开揉碎讲明白这两者的区别,特别是工作5年以上的职场人一定要看到说一千,道一万。
先上干货对比表:
[同等学力申硕]
✔️免统考入学(先上课后考试)
✔️可选专业:MBA/EMBA/MEM/MPA等
✔️学费区间:2-8万(管理类偏高)
✔️拿证流程:研修班结业证+申硕考试合格=硕士学位证
[非全日制联考]
✔️12月全国统考(先考试后入学)
✔️新增专业:MPAcc/MAud/MLIS等
✔️学费区间:5-30万(名校MBA超20万)
✔️拿证流程:毕业证+学位证(双证)
重点说说哪些人适合选哪种:
1️⃣ 体制内评职称优先考虑同等学力
某事业单位李科长就是典型,39岁要评副高职称,选了社科院金融学同等学力。不用脱产学习,周末上课不影响工作,对了申硕考试英语+专业课60分及格就行。
2️⃣ 私企管理层建议非全联考
像华为、腾讯等大厂,有个32岁的产品总监,咬牙考了中山大学MBA非全。虽然要参加199管理类联考(考数学+逻辑+写作),但双证在晋升时确实更有说服力。
3️⃣ 教师/医护特殊群体注意
医学类、教育学等专业,现在很多院校只开非全。比如北师大教育硕士,必须参加333教育综合统考。但有个折中方案——可以选公共管理MPA同等学力。
4️⃣ 学费预算3万以下看这里
推荐西北师范大学企业管理同等学力,全程2.98万;或者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2.68万包论文指导费。这些院校申硕通过率基本在70%以上。
5️⃣ 想考公考编特别注意
税务局小王去年吃了亏!选了某校法学同等学力,结果报考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他只有学位证被刷。这种情况务必选非全双证。
亲情提示三个“躲雷”点:
⚠️ 不要相信"“抱过”"的同等学力项目,国考通不过照样拿不到学位
⚠️ 2023年起非全新增人脸识别系统,代上课根本行不通
⚠️ 部分院校的MPAcc会计硕士只招全日制,报考前务必查简章
同等学力申硕和专硕哪个更适合公务员报考?
一、废话不多说:看岗位需求和职业规划
公务员报考和晋升,学历和学位的要求是关键。同等学力申硕拿的是“单证”(硕士学位证),专硕拿的是“双证”(学历证+学位证)。
如果单位明确要求“硕士学历”,选专硕;
如果只要求“硕士学位”或用于评职称,同等学力申硕更省事。
二、同等学力申硕:灵活但有限制
1. 适合哪些人?
在职公务员没时间备考:免试入学,先上课后考试,周末或线上学习,工作带娃两不误。
评职称急需硕士学位:比如单位评副科、正科,有学位就能加分,不卡学历的话完全够用。
预算有限:学费一般2万~4万,比专硕便宜一半以上。
2. 硬伤在哪?
没有学历证:公务员岗位若写“硕士研究生学历”,同等学力申硕不符合条件。
社会认可度偏低:部分单位认为这是“花钱买证”,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岗位可能吃亏。
举个实际例子:某机关单位的小张,本科毕业工作5年,用同等学力申硕拿了法学硕士,顺利评上中级职称,但后来竞聘副处时因“学历不符”被卡,后悔没早读专硕。
三、专硕:含金量高但门槛也高
1. 优势在哪?
双证齐全:考公、晋升时完全符合“硕士研究生”学历要求,尤其是省直、中央机关岗位。
专业对口性强:比如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课程直接对接公务员工作内容。
拓宽人脉:同学多是体制内或相关领域,资源互换更方便。
2. 缺点是什么?
备考难度大:要参加12月全国统考,政治、英语、专业课全得啃,在职备考压力大。
时间成本高:全日制专硕需脱产学习,非全日制虽周末上课,但2~3年全程坚持不容易。
学费贵:MPA、MBA等热门专硕,学费5万~15万是常态,一线城市更贵。
真实情况:某市直单位的小李,咬牙考了非全MPA,三年花了8万,但竞聘科长时因“硕士学历”优先录取,直接碾压竞争对手。
四、公务员报考选哪种?关键看这3点
1. 看岗位表要求:仔细研究招考公告,如果写“硕士研究生学历”,果断专硕;只写“硕士”或未明确说明的,可考虑同等学力申硕。
2. 看职业目标:想往上走到处级、厅级,专硕双证是保险杠;如果只想在基层晋升职称,同等学力性价比更高。
3. 看个人精力:工作忙、家庭负担重的,选同等学力;能挤出时间学习的,冲专硕长远更划算。
五、特别注意:单位政策可能有“隐藏条款”
有些单位内部规定“只认全日制学历”,非全专硕也可能被区别对待,提前找人事部门打听清楚。
同等学力申硕的学位证在学信网可查,但部分单位审核材料时,会额外要求提供学历认证报告,这时候单证可能不达标。
比如,某地税务系统招聘时,明确注明“硕士需提供学历证书编号”,同等学力申硕的考生直接被刷。这种情况下,专硕是唯一选择。
六、个人觉得建议
时间紧、任务重→选同等学力申硕,快速拿证不耽误工作;
野心大、求稳妥→选专硕,双证在手应对未来变化;
不确定单位要求→直接咨询招考部门或单位人事,避免白忙活。
亲情提示:无论是哪种方式,早行动早受益。公务员晋升窗口期短,别让学历成为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