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MLIS能拿双证吗?这5类人千万别踩坑!
很多在职同学私信问我:"一朋友哈,图书情报硕士(MLIS)这个专业到底能不能拿双证?"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大家唠明白。先给结论:非全日制MLIS确实发双证!但注意了,这5类人真不适合读,看完再决定!
一、MLIS双证的真相大白
1. 双证指的是啥?
就是学历证(毕业证)+学位证,和统招研究生一模一样的红本本。注意区分单证的同等学力申硕,那个只有学位证。
2. 哪些学校发双证?
武大、中山大学、南大这些985都招非全MLIS,像武大去年非全学费是4.5万/年,读2.5年。重点:必须参加12月全国统考,过线才能进!
二、这5类人劝退预警
1. 想混文凭的:MLIS考试要考管理类联考(数学+逻辑+写作)+英语二,去年国家线178分,不复习真考不上
2. 急着涨工资的:这个专业进图书馆、档案馆的多,企业认可度不如MBA
3. 工作太忙的:周末要上课,论文查重率卡15%,去年武大延毕率有18%
4. 35岁以上的:很多事业单位招聘卡年龄,想考编的要三思
5. 文科基础差的:专业课要学数据挖掘、信息分析,数学渣真的头秃
三、适合报考的3类人
1. 在图书馆/档案馆工作的:评职称刚需,我们馆长就是武大MLIS毕业
2. 想进国企行政岗的:去年中石油招档案管理,明确要MLIS学历
3. 应届生想考公的:有些地方人才引进给硕士直接落编
四、“老江湖”的大实话
我表弟去年上岸南大MLIS,学费花了12万,但人家在省图工作,单位给报销70%。要是自费的话,建议选性价比高的院校,像黑龙江大学只要3万/年。
重要提醒:2024年开始,很多学校取消非全宿舍了,外地考生要算好租房成本。还有论文答辩新增原始数据审查,代写的直接取消学位!
MLIS考试科目有哪些?在职备考攻略大公开
MLIS考什么?科目全梳理
MLIS考试主要分为两大块:全国统考科目和院校自命题科目。不同学校的具体要求可能有细微差别,但整体框架基本一致。
1. 全国统考科目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满分200分,包括数学、逻辑推理和写作三部分。
数学(75分):初等数学为主,涉及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难度接近高中水平,但对解题速度要求高。
逻辑(60分):形式逻辑、论证推理为主,题目长、信息量大,需要快速抓重点。
写作(65分):一篇论证有效性分析(600字)和一篇论说文(700字),重点考察逻辑表达和批判性思维。
英语二(204):满分100分,题型包括完形填空、阅读、翻译、写作,难度介于四六级之间,词汇量是关键。
2. 院校自命题科目(复试阶段)
通过初试后,复试通常由各高校自主命题,常见内容有:
专业课笔试:涉及信息管理基础、图书馆学概论、数据库技术等内容,不同院校侧重点不同。
综合面试:考察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可能会问“如何规划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这类开放性问题。
政治理论考试:部分学校会加试,形式多为开卷或提交论文。
在职备考MLIS,怎么高效安排?
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时间紧、任务重,但用对方法完全没问题!下面是根据“懂行的人”经验个人觉得的实操攻略:
1. 时间规划:把零碎时间用起来
工作日:
通勤时间:背英语单词(推荐用APP,比如“墨墨背单词”),听逻辑课音频。
午休30分钟:刷1-2道数学题或做一篇英语阅读。
晚上2小时:集中攻克薄弱环节,比如周一练数学、周二练逻辑,周末复盘错题。
周末:
上午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一套真题,培养节奏感。
下午分析错题:重点记录反复错的题型,个人觉得解题套路。
2. 各科复习技巧
数学:公式不用死记,通过刷题自然熟练。重点抓高频考点,比如应用题、概率、几何。文科生如果对数学发怵,可以主攻基础题,放弃部分难题。
逻辑:先学形式逻辑(比如“所有A都是B”这类题),再练论证推理。做题时先看问题,再带着目的读题干,能省一半时间!
写作:考前一个月开始练手,每周写1-2篇。注意积累企业管理、社会热点的案例,考试时直接套用。
英语二:真题为王!把近10年阅读题逐句翻译,既能练翻译又能记单词。作文模板别照搬网上的,自己改几个万能句式更稳妥。
3. 专业课和政治怎么准备?
专业课:初试结束后再启动也来得及。找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摸清出题风格。比如有的学校爱考“信息检索技术”,有的侧重“档案管理”,对症下药更高效。
政治:如果学校考,考前1个月突击时政热点,结合二十大报告重点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相关内容。
4. 心态调整:拒绝焦虑
设定小目标:比如本周完成数学第三章,每完成一项就打钩,成就感能抵消疲惫感。
找个考友:加个备考群互相监督,遇到难题有人讨论,比自己死磕强多了。
适当放松:每周留半天彻底休息,追剧、运动都行,弦绷太紧反而容易崩。
我个人觉得
备考MLIS没有想象中难,关键是用对方法、坚持到底。尤其是数学和逻辑,一开始可能做得慢,但练多了会发现套路就那些。英语靠积累,写作靠手感,专业课靠针对性突破。在职备考虽然辛苦,但每天进步一点点,上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