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有哪几类?这5个“防坑”攻略和推荐院校名单一定要收藏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4 10:07:07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搞清楚全日制研究生的分类是第一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全日制研究生的两大类别和13个具体方向,对了还会附上2024年最新报考建议和推荐院校名单,建议收藏备用!一、全日制研究生核心分类1. 学术型硕士(学硕)培养方向:理论研究型人才 ...

全日制研究生有哪几类?这5个“防坑”攻略和推荐院校名单一定要收藏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搞清楚全日制研究生的分类是第一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全日制研究生的两大类别和13个具体方向,对了还会附上2024年最新报考建议和推荐院校名单,建议收藏备用!

一、全日制研究生核心分类

1. 学术型硕士(学硕)

培养方向:理论研究型人才

学制:3年为主

适合人群:想继续读博或从事科研工作

2. 专业型硕士(专硕)

培养方向:应用实践型人才

学制:2-3年

热门方向:

① MBA(工商管理硕士)

② MPAcc(会计硕士)

③ MEM(工程管理硕士)

④ MPA(公共管理硕士)

⑤ MAud(审计硕士)

⑥ MLIS(图书情报硕士)

⑦ MTA(旅游管理硕士)

二、2024年报考“防坑”秘诀

1. 注意招生简章中的"全日制/非全"标注,有些院校同一专业两种培养方式兼招

2. 警惕学费突然上涨的院校,建议查看近3年收费标准

3. 新增硕士点的院校慎选,教学体系可能不完善

4. 理工科专业要重点看实验室设备配置情况

5. 专硕考生注意实习基地是否在目标就业城市

三、高性价比院校推荐

1. 北京地区:北京工业大学(MEM)、首都经贸大学(MPAcc)

2. 上海地区:上海理工大学(MBA)、上海师范大学(MLIS)

3. 新一线城市:苏州大学(MPA)、武汉理工大学(MEM)

四、常见误区澄清

1. 全日制≠必须脱产:部分院校允许在职人员就读

2. 专硕≠低人一等: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大

3. 非全硕士和全日制硕士在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上存在本质区别

五、2024年学费参考

普通专业:8000-15000元/年

管理类专业:20000-50000元/年

特殊专业(如艺术类):30000元起/年

建议报考前做好三点准备:一是明确职业规划,二是了解目标院校实际就业去向,三是提前联系在读学长了解真实就读体验。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全日制研究生有哪几类?这5个避坑指南和推荐院校名单一定要收藏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看完这篇就全懂了

一、先说定义: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正儿八经的学历教育,2017年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后正式出现的。它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必须参加12月全国统考和学校复试,毕业后拿“双证”——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证书上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

在职研究生其实是个老说法,现在更多指“同等学力申硕”这种类型。不用参加统考,先上课再考试,说一千,道一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证(单证),没有毕业证。还有些人会把单位委培、短期研修班也统称为“在职研”,但严格来说这些不算正规学历教育。

二、5个关键区别点

1. 入学门槛:一个严进,一个宽进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考生一起卷!考同一张试卷,分数线也一样。比如2023年管理学国家线340分,非全考生也得过这个线才能进复试。

在职研(同等学力):免试入学,先交钱上课,修完学分再参加5月的全国统考(只考外语和专业课)。

2. 证书含金量:双证vs单证

非全日制: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虽然证上写“非全日制”,但法律效力和全日制等同。考公务员、评职称都认可。

在职研(同等学力):只有硕士学位证,没有毕业证。适合已经有本科学历,单纯想提升专业能力的人。

3. 上课时间:其实差不多

很多人以为非全必须周末上课,在职研就能更灵活,其实现在很多学校的非全也开设有:

周末班(每周六日上课)

集中班(每月集中4天连上)

寒暑假班(教师群体常用)

而在职研的课程安排反而可能更固定,比如每周必须到校2次。

4. 学费差距大

非全日制:普遍贵!特别是管理类(比如MBA),985院校学费10万起步很正常。

在职研:便宜很多,全程2-4万是常态。但注意:同等学力申硕的研修班费用和考试费是分开交的。

5. 适合人群不同

非全日制的:

需要研究生学历落户、升职的职场人

应届生考研失利想调剂的(部分专业接受)

想转行,用学历当敲门砖的

在职研的:

体制内人员(评职称可用)

企业中层(已有本科,补个硕士学位)

自由职业者(时间难固定,先修学分)

三、“懂行的人”的大实话

1. 别信““抱过”班”:尤其是某些机构吹嘘在职研简单,其实5月统考通过率也就50%左右,外语不好的照样卡壳。

2. 非全认可度分情况:国企、事业单位越来越认可,但私企HR可能还是更倾向全日制。

3. 住宿问题:九成非全院校不提供宿舍,跨城读书的要提前算好交通成本。

4. 应届生慎选:有些单位校招时明确要求“全日制”,非全毕业生可能被筛掉。

亲情提示大家:选哪种方式要看自己的核心需求。如果就是为了拿学历,咬牙考非全;要是单纯想学东西,同等学力性价比更高。千万别跟风报名,毕竟时间成本也是钱!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