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

在职读研必看:同等学力申硕花3万是智商税吗?这五类人千万别报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4 12:03:00

在职读研必看:同等学力申硕花3万是智商税吗?这五类人千万别报

总有人私信问我:"老师,我工作五年了想读个硕士,听说同等学力申硕不用考试就能读,但交3万学费是不是智商税?"今天咱们就唠透这个事,手把手教你怎么避坑。

我明告诉你:同等学力申硕确实免联考,但绝对不是花钱买证!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先上课后考试"。像社科院、人大这些985院校,每年都有大量在职人员报读,学费普遍在2-6万之间。不过要注意,这个钱花得值不值,关键看你是不是这五类人:

第一类:体制内想评职称的公务员。有个硕士学位评副科能快2-3年,比读非全省时间

第二类:教师岗要涨薪的。很多学校硕士学历每月多800-1500岗位津贴

第三类: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是MBA/MPA这类专业,用来扩大朋友圈子比考证实在

第四类:需要硕士文凭落户的。北上广深落户政策都认这个单证

第五类:纯粹想学知识的。很多高校的EMBA课程确实能学到干货

但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或者急需双证找工作、又或者想考公考编,劝你趁早绕道。这里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某三甲医院的护士长,花3.2万报了首医大的护理学硕士,结果发现课程全是线上录播课,说一千,道一万连申硕考试都没通过,这才大呼上当。

所以重点来了!选同等学力申硕一定要看三点:

1. 看学校官网有没有公示(别信机构发的野鸡大学)

2. 问清楚是不是校内导师授课(很多是外包给培训机构)

3. 确认统考科目(英语+专业课,有些专业要考数学)

亲情提示:2025年开始,很多985院校要取消单证班了。比如北大的心理学硕士班,今年就是对了一年招生。想报名的抓紧时间,但千万别盲目跟风,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职读研必看:同等学力申硕花3万是智商税吗?这五类人千万别报

警惕!这些免联考硕士项目正在收割智商税

一、免联考硕士的“火爆”背后,藏着什么?

所谓“免联考硕士”,通常指的是不需要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只需提交材料或通过简单面试就能入学的项目。这类项目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国内某些机构与国外高校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另一种是直接打着“国际名校”旗号的“野鸡大学”。

它们的宣传话术往往很精准:

“不用考试,省时省力”:抓住职场人怕麻烦的心理。

“名校背书,学历可查”:用“国际认证”“教育部备案”等模糊表述混淆视听。

“低价高性价比”:号称几万元就能拿硕士文凭,比正规留学便宜太多。

但问题来了——这些项目真的靠谱吗?

二、三大套路,专坑“聪明人”

1. 挂羊头卖狗肉的“名校合作”

有些机构会声称与“美国XX大学”“英国XX学院”合作,实际上这些海外院校要么是没听过名字的私立学校,要么干脆是“文凭工厂”(Diploma Mill)。比如某平台推广的“东南亚某大学硕士项目”,宣称“教育部认可”,但一查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压根找不到该校名字。

“防坑”重点:直接上教育部官网(http://jsj.moe.gov.cn/)查证学校是否在认可名单内!

2. 偷换概念的“国内认证”

“我们项目发的证书能在国内做认证!”——这句话半真半假。有些项目确实能通过某些第三方机构“认证”,但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完全是两码事。没有留服认证的文凭,在国内考公、评职称、进国企,基本等同于一张废纸。

3. 用“低价”掩盖“低质”

正规海外硕士项目,学费普遍在10万元以上,而这些“免联考”项目往往标价3万~5万,甚至更低。低价背后,可能是压缩课程(比如纯网课无师资)、降低毕业要求(交钱就能过),或者直接造假证书。

三、为什么总有人上当?

1. 信息差“骗局”

很多人对海外教育体系不了解,分不清“正规高校”和“野鸡大学”的区别。再加上某些机构刻意用“国际”“名校”等词汇包装,普通人很容易被唬住。

2. 职场焦虑的“解药”诱惑

“35岁危机”“学历内卷”让职场人压力巨大,而“快速拿证”的承诺恰好击中痛点。一些人明知可能有坑,仍抱着“万一有用”的心态赌一把。

3. 从众心理作祟

看到身边有人晒“硕士录取通知”,或是机构拿出“往期学员成功案例”,很容易产生“别人都行,我也可以”的错觉。殊不知,这些案例可能是编造的,甚至证书都是PS的。

四、如何避开这些坑?

1. 查!查!查!

查学校资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学校官网(注意域名是否为官方后缀)。

查课程内容:正规项目会明确标注授课语言、师资、课程安排,而不是含糊其辞。

查往期学员:通过LinkedIn等平台联系真实毕业生,问清证书用途和认可度。

2. 警惕“过度承诺”

如果对方说“百分百认证”“保证落户加分”,基本可以拉黑。教育部认证受政策影响,没有任何机构能“打包票”。

3. 别贪便宜

教育投资从来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低价项目要么质量缩水,要么另设隐形收费(比如答辩费、材料费),最终总花费可能比正规项目还高。

4. 问问自己:真的需要这个文凭吗?

如果只为“面子”或应付公司要求,不如花时间考个正规非全日制硕士;如果真想学东西,不如选口碑好的在线课程。千万别为了一纸证书,赔上时间、金钱,还背个“水硕”的名声。

五、说句大实话

免联考硕士不是完全不能选,但适合的人群极少。比如企业高管读个“镀金”项目扩大朋友圈子,或者外企员工需要海外经历加持。但对普通人来说,这条路风险远大于收益。

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说白了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快钱。记住:真正的教育没有捷径,凡是绕过正规考核的“速成”,大概率是坑。

(完)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