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研究生必看:这8所院校奖学金能抵半年学费(在职/MBA/EMBA适用)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05 14:47:34

收到不少在职考研党的私信: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没有奖学金?听说985院校奖学金比学费还高是真的吗?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2024年最新政策,重点说说那些给在职人员发工资的宝藏院校。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张姐报的武汉大学MEM专业,光校级奖学金就拿了2.8 ...

非全研究生必看:这8所院校奖学金能抵半年学费(在职/MBA/EMBA适用)

收到不少在职考研党的私信:"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没有奖学金?""听说985院校奖学金比学费还高是真的吗?"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2024年最新政策,重点说说那些给在职人员发"工资"的宝藏院校。

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张姐报的武汉大学MEM专业,光校级奖学金就拿了2.8万,抵掉60%学费不说,每月还有800块助研补贴。像她这种情况的在职考生,现在越来越多院校都开始重视了。

我整理了8所奖学金最给力的院校,看看有没有你的目标:

1. 华中科技大学MBA:特等奖学金直接免全年学费(8.5万),要求联考成绩前5%

2. 四川大学MPA:设立"基层公务员专项奖",最高3万元

3. 华东师范MLIS:提供带薪实习岗位,月补贴1500+起

4. 中国农大农业硕士:乡村振兴项目补贴学费40%

5. 西安交大MEM:企业定向培养可报销70%学费

6. 暨南大学MPAcc:设立"大湾区人才奖"2万元

7. 天津大学EMBA:校友企业奖学金覆盖30%名额

8. 北京科技MAud:提供事务所推荐就业+1万元入学奖

这里要划重点:非全奖学金主要看三个指标——初试成绩排名、工作单位背景、科研成果。像国企央企员工报MPA,事业单位人员考公共卫生硕士,拿奖概率会高很多。

特别注意2024年新变化:部分院校开始实行"分段发放"制度。比如中山大学MBA改成每月发放2000元,连续发20个月,这样在职人员还贷压力小很多。但要求每学期出勤率必须达80%以上,这点对经常出差的同学不太友好。

说一千,道一万给准备申请的同学三个实用建议:

① 8月份开始盯紧院校官网的"社会捐赠奖学金"公告

② 提前准备好单位推荐信和业绩证明

③ 初试尽量考到220分以上(管理类联考)

2024非全研究生必看:这8所院校奖学金能抵半年学费(在职/MBA/EMBA适用)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补贴政策最新盘懂

一、政策到底说了啥?

简单说,就是鼓励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政府、单位、学校三方“搭把手”。比如:

政府补贴:部分省市直接给钱,像江苏、广东等地,符合条件的学生每年能领3000-8000元,直接抵扣学费。

单位报销:不少国企、事业单位有内部规定,员工读非全研究生,毕业后凭证书可报销50%-70%学费。

学校减免:一些高校针对优秀生源或特定专业(比如教育、医疗),学费打7-9折,甚至设立专项奖学金。

注意:这些补贴不是“自动到账”,得自己主动申请!错过时间或者材料不全,可就白瞎了。

二、谁能申请?门槛高不高?

补贴虽好,但不是人人有份。关键看这几点:

1. 户籍或社保:比如深圳要求连续缴纳社保满1年,杭州则限本地户籍或在职职工。

2. 工作单位性质:事业单位、高新企业员工更容易拿到单位补贴,私企可能得看老板“脸色”。

3. 专业对口:教育类补得多,MBA、金融这类热门专业反而补贴少,毕竟“不差人报”。

小技巧:提前联系学校招生办或本地人社局,问清细节。有的政策没广而告之,但确实存在!

三、手把手教你薅补贴

第一步:盯紧时间节点

政府补贴:通常每年3月、9月集中申请,过期不候。

单位报销:入职时就该问HR,有些公司要求签“服务协议”,毕业后必须干满N年。

第二步:备齐材料

基础款: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学费发票。

加分项:单位工作证明、社保记录、专业相关成果(比如论文、专利)。

第三步:多通道申请

别光指望一个渠道!比如:

同时申请政府的“人才补贴”和学校的奖学金;

单位不给报销?试试行业协会的助学基金,尤其工程、护理等领域。

四、“躲坑”攻略

1. 警惕““抱过””承诺:某些机构吹嘘“申请补贴“抱过””,千万别信!材料造假会被拉进黑名单。

2. 补贴≠白给:比如单位报销后离职,可能需要退还费用,签协议前务必看清条款。

3. 跨省读书慎重:比如你在上海工作,却报了北京的非全,很可能两边补贴都蹭不上。

五、真实案例参考

朋友小李在苏州某民企工作,去年报了本地大学的非全计算机硕士。操作如下:

1. 开学后向学校提交“优秀生源申请”,学费减了20%;

2. 拿着录取通知找公司人事,签了“毕业后服务3年”的协议,报销60%学费;

3. 在“苏州人才网”申领了每年5000元的在职进修补贴。

对了一算账,原本6万的学费,自己只掏了1万多。

说一千,道一万叨叨两句

各地政策年年变,比如2023年起,西安新增了“乡村振兴专项补贴”,基层工作者读农学、社工专业,补贴上浮30%。所以,千万别闷头自己查,多打12333人社局热线,或者加几个本地高校的招生群,消息灵通才是硬道理!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