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研究生报考攻略:5类最适合在职读的专业推荐+“防坑”攻略
后台收到很多私信问:"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该怎么报考?听说有的专业不用参加联考?"作为从业7年的学历规划师,今天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方式。文章说一千,道一万附最新学费表,建议收藏!
先说最重要的报考条件:大专学历工作满5年或本科毕业满3年都能报,但不同专业有特殊要求。比如报考教育硕士需要相关学科背景,而MBA、MPA这类管理类专业则不限制原专业。
这里给大家推荐5类最适合在职人员报考的热门专业:
1. MBA/EMBA:适合管理层晋升,学费8-30万不等
2. MEM工程管理硕士:适合理工科背景,考试难度低
3. MPA公共管理硕士:公务员首选,部分院校有提前面试
4. 法律硕士(非法学):跨考友好,不考数学
5. 农业硕士:国家线最低,部分院校有网课
特别注意“躲坑”三点:
① 今年新增的"同等学力申硕"专业,不用参加12月联考,但需要本科学位满3年
② 部分院校的"提前批面试"10月就截止,现在就要准备材料
③ 异地考生切记确认上课方式,有的专业要求每月集中面授4天
关于备考建议:数学弱的同学优先选考199管理类联考的专业,只考初等数学。英语差的可以选考204英语二的专业,比英语一简单30%。现在开始复习的同学,重点抓近5年真题,管理类联考每年有40%重复考点。
亲情提示:今年报考系统10月8日开放,需要准备身份证、学历证书、工作证明三样材料。建议提前联系院校招生办确认最新政策,有些院校对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入学当年8月,而不是报考时。
(附:2024年部分院校学费参考)
北京某985高校MBA:22.8万/3年
上海某211院校MEM:12.6万/2.5年
广东双非院校农业硕士:3.6万/3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有什么区别?
一、入学方式完全不一样
非全日制研究生得老老实实参加全国统考,和全日制考生用同一张卷子、同一个分数线。每年12月考试,过线了还得参加复试,学校按成绩排名录取,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考公务员。比如2023年某985高校的MBA专业,2000多人抢80个名额,淘汰率直接飙到96%。
而同等学力申硕就友好多了,不用考试直接入学。只要本科毕业有学位证,交钱就能进校上课。不过要注意,这只是研修班资格,想拿硕士学位还得参加后面的申硕考试。
二、证书含金量有区别
非全研究生毕业后能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虽然毕业证上会标注“非全日制”,但法律效力和全日制完全等同。考公务员、评职称都认这个学历。
同等学力申硕只有单证,通过考试后拿的是硕士学位证,没有毕业证。这个证在学位网上可查,用来升职加薪没问题,但要是考编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岗位就不符合条件了。
三、考试难度差几个量级
非全考生要和应届生拼初试,管理类联考要考英语二+管综,其他专业还得考政治和专业课。2022年国家线最高涨了15分,工程硕士A类线直接冲到273分。很多人考了三年都没上岸。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就轻松多了,只考外语和学科综合两门,满分100分60分及格。最贴心的是能保留单科成绩,比如今年英语过了,明年只考专业课就行。
四、投入成本差别明显
非全学费普遍偏高,像法律硕士全程5-8万,MBA动辄十几万到三十万。加上周末往返上课的交通食宿,三年下来开销不小。
同等学力申硕全程费用2-4万居多,很多学校还开通了网络课程。特别适合外地学员,不用辞职也能完成学业。
五、适合人群不一样
急着要学历的选非全:比如教师评高级职称卡研究生学历,公务员想考遴选要求硕士文凭的,哪怕难考也得硬着头皮上。
单纯要学位选同等学力:单位晋升只看学位不看学历的,或者想跨行发展需要专业背书的。比如做行政的考个法学硕士,比重新考研现实多了。
六、社会认可度差异
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普遍把非全和全日制放在同等地位。2023年国考职位表中,明确标注“非全日制”可报的岗位占78%。但私企招聘时,个别企业还是存在偏见。
同等学力申硕的学位证在体制内涨工资、评职称完全够用。不过要是想靠这个证转行找工作,可能不如双证有说服力。
到底选哪种好?关键看你的实际需求。如果时间和精力充足,又需要学历加持,非全虽然难但值得冲一把。要是工作太忙只想提升专业能力,同等学力申硕确实是性价比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