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哲学硕士捡漏攻略:这3所985院校学费不过万,在职可申
后台收到不少在职朋友的咨询:"想读个哲学硕士提升学历,但不想辞职备考,有没有学费低、好上岸的非全日制院校推荐?"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2024年性价比超高的3所985院校,特别适合工作党边上班边读研。
首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两年制学费3.6万,每月集中授课4天。他们家的中国哲学方向连续三年招不满,去年复试线就是国家线325分。特别适合有传统文化基础的在职教师报考,上课还能蹭到《周易》研究大牛的专题讲座。
第二个冷门宝藏是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技术哲学方向每年招8个非全,学费2.8万全程。这里有个隐藏福利——导师都是科技企业顾问,论文选题可以直接用自己单位的实际案例。去年有个华为的工程师,把公司5G技术伦理问题写成毕业论文,答辩直接拿了优秀。
最让人意外的是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中西比较哲学方向招非全6人。别看是985,他们接受同等学力申硕,而且专业课考试重点特别固定。去年真题中,"冯友兰人生境界说"这个考点连续三年出现,认真背笔记的考生都能拿高分。
这三个学校有个共同特点:都保留预报名通道,在职考生9月份前提交工作证明和研究计划,可以优先匹配导师。去年有位小学老师就是靠提前联系导师,研究计划写"王阳明心学在德育中的应用",虽然笔试刚过线,照样被录取了。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1. 要参加统考吗?必须参加12月全国硕士统考,但非全分数线通常比全日制低10-15分
2. 证书含金量?毕业证学位证双证齐全,证书上会标注"非全日制"
3. 适合哪些人报考?中小学教师、党政机关宣传口、企业文化岗从业者最佳
非全日制哲学硕士报考条件及就业前景分析
一、报考条件有哪些?
想读非全日制哲学硕士,首先得摸清门道。不同学校的具体要求可能有细微差别,但总体来说离不开这几个硬杠杠:
1. 学历要求:大多数院校要求本科毕业,部分学校接受专科毕业但需满足额外条件(比如工作年限)。专业背景一般不限制,文科、理科生都能报,但哲学相关专业可能优先考虑。
2. 考试关卡:入学考试通常分初试和复试。初试考政治、英语两门公共课,加上哲学综合和专业课(比如中西哲学史);复试侧重面试,可能会问专业问题或考察逻辑表达能力。
3. 工作证明:非全日制一般要求定向就业,报名时需要提供单位盖章的同意证明。有些学校还要求有1-2年相关工作经验。
4. 其他材料:推荐信、个人陈述这些“软材料”别忽视,尤其是跨专业考生,写清楚“为什么想学哲学”很加分。
小提醒:学费每年大概1.5万-3万,周末或寒暑假上课,外地考生得提前协调时间。
二、读出来能干啥?
很多人一听“哲学硕士”就摇头:“这专业能找啥工作?当哲学家?”其实不然,哲学锻炼的是底层思维,用好了路子反而宽。
1. 教育行业
高校辅导员:不少学校招聘时要求硕士学历,哲学背景擅长沟通和价值观引导,很对口。
中学教师:如果考取教师资格证,可以教政治、语文等科目,部分国际学校还开哲学选修课。
2. 文化出版
出版社、新媒体公司常招内容策划或编辑,哲学硕士的文字功底和逻辑分析能力很吃香。比如做社科类图书编辑,或者给知识付费平台写深度稿件。
3. 企事业单位
别以为体制内只要法律、管理专业!党政部门的理论研究岗、国企的党建宣传岗,经常点名招哲学专业。企业里的品牌策划、用户调研岗位,也需要能拆解复杂问题的人才。
4. 继续深造
如果想走学术路线,读博进高校或研究所是常规操作。非全日制的硕士学历同样被承认,但最好在读期间多发表论文,提前联系导师。
接地气建议:学哲学别光盯着“高大上”,平时多实习积累经验。比如去博物馆做讲解员,锻炼表达能力;给公众号写哲学科普文章,培养用户思维。
三、值不值得花这个时间?
有人纠结:“花两三年读哲学,工资能涨吗?”这个问题得看长远。
短期看:学历提升能帮你过简历关,比如考编、评职称时硕士学历是硬门槛。
长期看:哲学训练出的批判性思维、快速抓本质的能力,在管理岗或创业中后劲十足。举个栗子,同样做市场分析,哲学背景的人更擅长从人性需求切入,而不只是套数据模型。
大实话:如果纯粹图“赚快钱”,这专业确实不如计算机、金融见效快。但要是想提升思维深度,或者工作需要跨领域能力,哲学硕士的性价比其实很高。
四、普通人怎么选学校?
挑学校记住三点:
1. 地域优先:非全日制要周末上课,尽量选本地院校,否则每周跨省跑太折腾。
2. 看导师方向:比如你对伦理学感兴趣,就找擅长道德哲学的导师;想结合商业,选研究科技哲学的团队。
3. 参考往年真题:有些学校考题重理论(比如北大),有些偏应用(比如师范类院校),提前搞到真题能少走弯路。
“躲坑”攻略:别光看学校排名!非全日制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多找在读学生打听作业量、论文要求,避开那些“交了学费就放羊”的项目。
写在说一千,道一万
哲学从来不是“无用之学”,关键看你怎么用。如果对思维提升有需求,或者职业规划需要跨学科视野,非全日制哲学硕士是个灵活的选择。当然,报考前先掂量自己的时间和经济条件——周末上课、熬夜写论文的日子,可不是躺着就能混过去的。
(注:文中提到的报考条件以教育部及院校最新通知为准,建议直接咨询目标学校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