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必看!最新版非全课表出炉:MBA/EMBA周末班真实时间表曝光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非全研究生周末到底怎么上课?""MBA的课程会不会和工作冲突?"今天我就把2024年最新整理的周末课表干货分享给大家,包含北上广深15所热门院校的真实时间安排,手把手教你平衡工作与学习。
一、不同专业周末课程安排(以2024年春季学期为例)
1. 管理类(MBA/EMBA/MEM):
早课8:30开始,午休1.5小时(中国政法大学)
周六全天+周日上午(复旦大学)
每月集中2个周末(清华MEM项目)
2. 财经类(MPAcc/MAud):
分单双周排课(中央财经大学)
线上直播+周末面授结合(上海财经大学)
3. 公共管理类(MPA/MTA):
周五晚+周末两天(浙江大学)
寒暑假集中授课(武汉大学)
二、“懂行的人”的3条实用建议
1. 通勤时间别超过1小时:建议选择同城院校,比如北京学员报读对外经贸大学,比跨省读天津院校更省精力
2. 关注隐形时间成本:很多院校要求课前预习案例,比如北大光华MBA每周需预留4小时预习时间
3. 善用碎片时间:建议下载院校专属APP(如人大"掌上课堂"),地铁上就能完成随堂测试
三、常见问题答疑
Q:周末班和集中班怎么选?
A:本地工作选周末班,异地学员建议集中班。比如华中科技大学MPA每月集中4天授课,适合外地公务员
Q:遇到临时加班怎么办?
A:多数院校允许补课,但每学期不超过3次。建议提前和辅导员报备,像中山大学EMBA可申请线上补课
真实案例: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张姐(32岁)的周末安排
周六:
7:30 从望京出发
8:20 到达北师大MBA教室
12:00 和小组同学食堂午餐+讨论作业
14:00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课
17:30 课后与导师沟通论文选题
周日:
9:00 线上财务建模实操课
11:30 完成小组作业云文档
15:00 带孩子上兴趣班(期间听课程录音)
我强调一点:今年多所院校调整上课时间,比如同济大学MEM新增周三晚选修课,西南财经大学MPAcc取消暑期集中授课。建议5月前登录院校官网或拨打研招办电话确认最新安排。
985院校非全研究生课程表对比(附上课时间建议)
一、课程安排大不同:周末班VS集中授课
不同学校风格差异明显,主要分两类:
1. 周末班(代表院校:清华、复旦)
课程频率:每周六日上课,部分学校隔周一次。
优点:节奏规律,适合本地或通勤方便的学生。
缺点:连续两天上课容易疲劳,尤其是跨城读书的同学。
建议:提前和单位协调好周末加班或调休,避免频繁请假。
2. 集中授课(代表院校:浙大、武大)
课程频率:每月集中3-4天(如周四到周日),或寒暑假集中1-2周。
优点:适合异地学生,一次性解决学习任务。
缺点:短期内课程强度大,需提前预习复习。
建议:选课时优先避开工作旺季,比如财务岗避开年底。
二、课程表细节对比:理工科VS经管类
不同专业的课程密度和实操要求差异明显:
理工科(如计算机、工程类)
北大、上交等院校偏向“理论+实验”模式,周末白天上课,晚上可能安排线上答疑。实验课通常要求到校操作,建议提前和导师沟通灵活补课。
经管类(如MBA、金融)
复旦、人大等校的课程更注重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部分课程会安排在晚上(如18:30-21:30)。这类课程对出勤率要求较高,缺勤可能影响小组分数。
三、上课时间““躲坑””诀窍
根据在读生的经验,选课要避开这些“坑”:
1. 早课慎选:部分学校8点开课,跨城通勤的同学可能5点就得起床。
2. 连堂预警:某校的“三节连堂专业课”曾被吐槽“上到脑壳疼”,尽量中间穿插选修课调节节奏。
3. 跨校区课程:有的学校不同课程在不同校区,比如北大深圳班和本部资源不互通,选课前务必确认上课地点。
四、各校特色课程推荐
清华:开放部分全日制热门课程(如人工智能)给非全生,但需要抢课。
中山大学:支持“分段式学习”,允许申请半年休学处理工作紧急项目。
川大:医学类非全生可申请周末夜间实验课,适合医院在职人员。
五、灵活调整的小技巧
1. 蹭线上课:部分学校允许用慕课学分替代线下课(需提前申请)。
2. 跨校选课:长三角部分985院校支持学分互认,比如南大和同济。
3. “错峰”写作业:利用通勤时间做小组线上讨论,工作日晚上整理笔记。
亲情提示一句:选课前一定要直接联系招生办或学长学姐,确认最新政策——有些学校的课表每年都会微调,别光看“往年经验”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