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研真心话:非全、MBA、EMBA到底水不水?
2024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真实体验:边工作边读书到底累不累?
总有人问我:“一朋友,我看你朋友圈天天晒在职研究生的课,非全是不是特轻松?MBA是不是花钱就能混文凭?”今天我就用亲身经历唠唠这事,给想报非全、MBA、EMBA的朋友泼盆冷水——这文凭真不是躺着拿的!
一、备考阶段就劝退一半人
别看“免联考同等学力申硕”宣传得热闹,像MEM、MPAcc这类专业90%都得参加统考。去年我考MBA,数学题里还有高中排列组合,英语阅读难度直逼六级。我们班有个做工程的哥们,考前三个月天天凌晨两点刷题,对了英语还是卡着国家线过的。
二、上课强度比996还狠
你以为周末上课就是去签个到?我们EMBA课程表是这样的:周六早8点到晚9点连上四门课,周日早上还得交小组案例分析。上个月讲《财务管理》,老师直接甩过来一叠上市公司报表,要求48小时内算出投资回报率。我媳妇吐槽:“你这研究生读的,比上班还费老公!”
三、毕业卡人卡得最狠的其实是论文
去年我们学院公布的数据:非全研究生延期毕业率37%,主要栽在论文上。我导师带的全日制学生只要查重率合格就行,但对我们非全的要求是必须有“企业落地案例”。我们班有个同学论文改了8稿,对了硬是把自己公司的人效改革方案写进去才通过。
四、烧钱程度超乎你想像
给大家算笔账(以2024年北京地区为例):
MBA普通班:15-25万
EMBA:30-80万
MEM:10-18万
同等学力申硕研修班:3-8万(后续申硕还要另交答辩费)
这还不包括异地读书的交通住宿费。我们班有个云南的同学,每月飞上海上课,两年光机票就花了6万多。
五、哪些人最适合读非全?
1. 工作5年以上需要学历镀金的中层管理(特别是MTA、MLIS这类专业岗)
2. 单位有明确晋升学历要求的体制内人员(MPA最吃香)
3. 想系统学习管理知识的企业主(推荐EMBA)
4. 从事审计、会计等需要职称评定的(MAud、MPAcc是刚需)
说句大实话: 如果你指望“轻松混文凭”,现在非全真的不适合。但要是肯下功夫,非全研究生确实能带来肉眼可见的改变。我们班32个同学,读完MBA后17人升职加薪,6人成功转行,还有3个创业的拿到了投资。
下期选题预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暗坑:MBA、EMBA、MPAcc怎么选最省钱?》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有什么区别?
很多同学在考研的时候都会纠结: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到底选哪个?最实际的问题就是——毕业证上会不会有区别?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让你一次弄明白。
一、证书上最大的差别:多三个字
直接看毕业证原件的话,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书上会明确标注"全日制"三个字,而非全日制的证书则会写上"非全日制"。这是最直观的区别。不过别慌,两本证书的盖章单位、校长签名、学校钢印都是一模一样的,法律效力也完全相同。
学位证这块儿,两种学习方式拿到的证书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不管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你的硕士学位都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学历。
二、培养方式的隐形差异
虽然证书长得像双胞胎,但培养过程确实不一样。全日制要求学生周一到周五在校学习,像本科那样全天候上课。非全的上课时间就灵活多了,周末上课、集中授课、网络教学都有。有些单位在招聘时会注意到这个细节——比如科研院所可能更倾向全日制,而企业单位对非全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有个冷知识:从2017年开始,非全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样要参加全国统考,分数线也统一划定。这意味着非全的"含金量"已经大幅提升,早不是多年前的在职研究生概念了。
三、社会认可度的真实情况
现在很多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聘公告里,明确写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要求。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像教师编制考试、部分国企招聘,已经开始同步认可非全学历。特别要留意的是,教育部早有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与全日制区别对待的招聘条件。
建议大家在选择前,先了解目标行业的情况。比如金融、IT行业对非全接受度较高,而医疗、教育系统相对保守。有个小技巧:直接联系心仪单位的人事部门咨询,比网上查资料更靠谱。
四、到底该怎么选?
如果你刚毕业还没工作,建议优先考虑全日制。校园生活能系统学习理论,还能享受奖学金、宿舍这些福利。已经工作的职场人,非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既能保住工作收入,又能提升学历。我强调一点:有些单位对员工攻读非全研究生有学费补贴政策,入职前记得打听清楚。
关于证书效力,有个重要细节:学信网查到的学历信息都会注明学习形式。不过在实际使用时,比如评职称、考资格证书,两种学历的效力是完全等同的。比如教师资格证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都不会区分学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