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在职研究生暑期备考必看:MBA/EMBA最省钱“躲雷”门道
暑假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是弯道超车的黄金期。今天给在职考研党们支几招,特别是准备考MBA、EMBA、MPA这些管理类专业的,看完能省下好几万冤枉钱!
第一招:时间规划要"见缝插针"
每天通勤路上看30分钟《老吕数学》,午休时间刷10道逻辑题,晚上固定2小时专业课。有个考上北大MEM的学员分享:他把手机锁屏设成每日计划表,连蹲厕所都在背英语单词。
第二招:复习资料别乱买
某宝上3980元的"“抱过”班"都是智商税!必备的就三样:近5年真题(建议买二手的)、考试大纲(官网免费下载)、错题本(普通笔记本就行)。去年有个考生用这三样考上同济大学MPAcc,总共才花了286元。
第三招:择校要看隐性成本
别光盯着985/211,比如考中国社科院的同等学力申硕,学费比同档次高校便宜30%,还不用每月跑外地上课。有个在银行工作的考生算了笔账:选本地高校省下的交通费,够支付两年学费。
第四招:暑期特训有窍门
英语作文背模板要趁早,7月前整理好10套万能句式。数学别死磕难题,重点练应用题和条件充分性判断。有个考过MPA的公务员说:"把近三年真题吃透,比做100套模拟题管用。"
亲情提示:8月31日前一定要确定报考院校!今年很多学校像西南大学的MAud、武汉大学的MLIS都调整了招生政策,有些新增了提前面试环节。建议直接打招生办电话确认,比看官网公告靠谱。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及学费一览表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
1. 学历要求
专科生:毕业满2年及以上(部分专业要求更严,比如管理类需毕业满5年)。
本科生:应届、往届都可以报,但管理类专业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
硕士/博士:已获得学位可直接报考,管理类专业同样需要毕业满2年。
注意:这里说的“毕业年限”是算到入学前。比如你2025年9月入学,那专科毕业时间最晚得是2020年9月前(管理类)。
2. 工作经历
大部分专业不强制要求工作经验,但管理类专业(比如MBA、MPA)必须满足毕业年限要求。个别院校的工科、教育类专业也可能要求相关领域工作经历,报名前一定要看准学校官网。
3. 考试要求
非全和全日制一样,必须参加12月全国统考(初试)+学校复试。初试考公共课(英语、政治、数学等)和专业课,复试包括面试和笔试。
二、学费到底要花多少钱?
非全学费跨度很大,从几万到几十万都有,主要看专业和学校。这里列个大概范围:
专业类别 | 学费范围(全程) | 举个栗子 | |
---|---|---|---|
管理类(MBA/MPA) | 5万~40万 | 清华MBA约36.8万,普通二本约5万 | |
教育类 | 3万~10万 | 北师大教育硕士约7.5万 | |
工科类(计算机、工程) | 3万~15万 | 华南理工工程硕士约6万 | |
医学类 | 4万~20万 | 首都医科大临床医学约8万 |
划重点:
985/211院校学费普遍高,但含金量也更高;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学费比二三线贵;
热门专业(比如金融、法律)学费会逐年涨,早读更划算。
三、其他必须知道的事儿
1. 报名时间别错过
每年10月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志愿,12月底考试。建议提前3个月开始复习,尤其是英语和数学!
2. 上课方式灵活吗?
多数学校安排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授课,部分院校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外地生可以选弹性大的学校,但提前确认考勤要求。
3. 证书含金量咋样?
毕业拿的是双证(学历证+学位证),和全日制证书法律效力相同,学信网可查。不过证书上会标注“非全日制”,介意的话要慎重考虑。
4. 能不能调剂?
可以!如果初试过了国家线但没进目标院校复试,能调剂到其他学校的非全专业。但热门院校调剂名额少,竞争激烈。
四、掏心窝子的建议
1. 别光看学费便宜:有些学校学费低但教学水,毕业反而浪费时间。多查口碑,找师兄师姐打听。
2. 工作太忙慎选:非全上课、写论文压力不小,加班多的人可能扛不住。
3. 关注政策变化:比如部分城市给非全研究生落户加分,早读早享受红利。
亲情提示一句:各校招生简章每年可能有调整,报名前一定去学校官网核对最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