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

零基础在职考研必看:组合数学通关技巧,这3类人最容易挂科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5-16 12:43:54

老师,我本科毕业7年了,数学早忘光了,考同等学力申硕的组合数学能过吗?作为带过300+在职考生的“老江湖”,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唠唠这个让无数打工人头秃的科目。先说现状:2024年最新统计,全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里,组合数学的挂科率比英语还高12%!特别是这三 ...

零基础在职考研必看:组合数学通关技巧,这3类人最容易挂科

"老师,我本科毕业7年了,数学早忘光了,考同等学力申硕的组合数学能过吗?"作为带过300+在职考生的“老江湖”,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唠唠这个让无数打工人头秃的科目。

先说现状:2024年最新统计,全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里,组合数学的挂科率比英语还高12%!特别是这三类考生最危险:

1. 总想着"临时抱佛脚"的拖延党(某机构学员里有83%挂科者考前1个月才开始复习)

2. 只背公式不做题的"理论派"(去年真题里应用题占比涨到65%)

3. 用错教材的"自学达人"(市面上超7成参考书不匹配新大纲)

别慌!我带的学员里有宝妈、有996程序员,最高纪录是42岁大叔3个月考过。关键要掌握"三步备考法":

第一步:扔掉大学教材!直接买带"同等学力申硕"字样的最新辅导书,重点看排列组合、图论基础、递推关系这三个必考模块。

第二步:每天雷打不动做3道真题,重点练2018年之后的题(命题组换人后题型大变)。有个小窍门:把手机计算器换成科学型,平时做题就用它练手速。

第三部:组队学习比单打独斗效率高3倍!建议加3-5人的备考群,每周固定时间视频连线解题。去年有个银行柜员小组,6个人全过,秘诀就是互相出"错题大坑"。

特别注意:今年新出的"场景应用题"要重点突破。比如去年有道题:"某物流公司要优化6个网点的配送路线,问最少需要多少条线路?"这种题光套公式肯定挂,得先画路线图再计算。

亲情提示:千万别信"“抱过”班"!有个学员花2.8万报班,结果发的还是5年前的资料。认准正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辅导课程,价格通常在800-1500元/科,还送最新模拟卷。

零基础在职考研必看:组合数学通关技巧,这3类人最容易挂科

同等学力申硕组合数学备考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如果你正在准备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的组合数学科目,大概率会纠结这些问题:“组合数学到底难不难?”“复习时应该抓哪些重点?”“公式太多记不住怎么办?”……别慌,这篇文章就是来帮你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咱们直接上干货,聊聊最接地气的备考经验。

一、组合数学到底难不难?

很多人一听“组合数学”就觉得头大,觉得全是公式和抽象概念。其实,它的难度主要取决于复习方法。组合数学的核心是逻辑推导和模型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排列组合、鸽巢原理这些内容,只要理解了背后的逻辑,做题时就能举一反三。

划重点:别被公式吓到,先理解每个定理的适用场景。比如遇到“至少有多少人同一天生日”这类题,立马想到鸽巢原理;碰到分组问题,先分清是排列还是组合。

二、怎么复习效率更高?

1. 先搭框架,再填细节

组合数学的知识点看似零散,但内在联系紧密。建议先把目录过一遍,理清章节之间的关系。比如先学排列组合基础,再进阶到生成函数、递推关系,这样能避免“学到后面忘前面”。

2. 多做题,但别盲目刷题

真题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但刷题的关键在于“个人觉得规律”。比如历年考题中,排列组合的应用题占比很高,那这部分就要多花时间。做完题后,把错题按类型分类(比如分组问题、路径问题),针对性补漏。

3. 公式记忆有技巧

组合数学的公式确实多,但很多可以靠推导记忆。比如二项式系数公式,其实是从排列数公式演化来的。实在记不住的,可以整理成小卡片,贴在书桌或手机里,利用碎片时间多看几次。

三、哪些章节是重点?

根据近5年真题统计,高频考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部分:

1. 排列与组合:基础中的基础,几乎每年必考。重点掌握带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比如不相邻、特定位置)。

2. 生成函数:难度稍大,但考试题型相对固定,比如用生成函数解递推关系。

3. 容斥原理:常考应用题,比如计算集合的交集、并集元素个数。

4. 图论基础:虽然内容多,但考试一般只涉及基本概念(如欧拉图、哈密顿图)。

四、遇到复杂题怎么拆解?

考试时时间紧张,碰到复杂题容易懵。这里分享一个实用技巧:分步翻译题干

1. 把题目中的条件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至少3个”写成≥3)。

2. 判断属于哪类问题(排列、组合、递推)。

3. 套用对应的公式或定理,分步骤计算。

比如一道题问:“6本不同的书分给3人,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种分法?”

拆解:先排除“有人分不到书”的情况,用全排列减去无效分配,再套用容斥原理。

五、有没有推荐的复习资料?

1. 教材:官方指定教材是根本,尤其是例题和课后习题,很多真题就改编自这里。

2. 真题集:优先做近5年的真题,熟悉出题风格。

3. 网课或笔记:如果自学吃力,可以找一些针对同等学力考试的组合数学网课,重点看老师的解题思路。

六、考试时间不够怎么办?

1. 学会“抢分”:先做熟悉且计算量小的题(比如基础排列组合),难题留到对了。

2. 步骤分很重要:即使没算完结果,写出关键公式也能拿分。

3. 平时限时训练:做模拟题时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培养答题节奏。

七、其他划重点

别忽视定义:考试中偶尔会考概念辨析,比如“组合 vs 排列”“生成函数的作用”。

手写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整理一遍公式和例题,印象更深。

心态调整:遇到瓶颈时,先放下书出去走走,回来再战效率更高。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你少走弯路!如果还有其他具体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