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全必看!985院校学制清单(附MBA/EMBA学费)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要读几年?学费贵不贵?"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一次性讲透,特别是想考985院校MBA、EMBA的朋友,一定要看到说一千,道一万!
话不多说:90%的非全项目学制在2-3年。像清华的MEM就是2年,北大的MPA要2.5年,但具体时长要分情况:
1. 普通专业(像MPAcc、MAud这些)
基础学制2年,最长可延至5年
上课方式灵活,周末+寒暑假上课
例如复旦的MPA就是2.5年制
2. 管理类专业(MBA/EMBA/MEM)
985院校普遍2.5-3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最短18个月
我强调一点:部分院校要求5年内修完学分
3. 同等学力申硕
研修班1年+申硕考试1年=最快2年
但论文阶段容易卡壳,建议预留3年
4. 免联考项目
中外合办项目多为1.5-2年
例如法国里昂商学院GDBA项目2年制
重点说说大家关心的学费问题:
武汉大学MBA 2024年涨到21万/3年
同济大学MEM 15.8万/2.5年
南开大学MPAcc 12.8万/2年
特别注意3个坑:
① 看清是否包含论文指导费
② 部分院校强制要求住校集训
③ 超期要交延期费(每天50-200元不等)
对了给个实用建议:尽量选2.5年制的项目,既不会太赶,也不会拖太久。现在很多学校都开通了线上课程,外地考生也不用每周奔波了。
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难度大吗?“老江湖”经验分享
一、毕业要求到底“卡不卡人”?
非全和全日制的研究生,毕业标准理论上是一致的:学分修满、论文达标、通过答辩。但实际操作中,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导师,执行力度可能差别很大。
比如有的高校对非全学生论文要求相对宽松,只要结构完整、数据真实,不要求必须有“创新性成果”;但有些“双一流”院校则完全按照全日制标准执行,论文盲审不过关直接延毕。所以选学校前一定要打听清楚!
二、真正的难点在哪儿?
1. 时间安排是真头疼
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周末写作业是常态。赶上项目忙的时候,凌晨两点改论文也不稀奇。有个同学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开题答辩当天还在改周报,说一千,道一万卡着点冲进会议室,用他的话说:“那几个月全靠咖啡续命。”
2. 论文比想象中难搞
别信“非全论文随便水水就行”这种话!现在查重率卡得严,全日制用知网查重,非全一样跑不掉。有个师姐写市场营销方向的论文,公司数据不能外泄,光找公开数据就折腾了三个月。
3. 导师沟通成本高
全日制学生能随时泡实验室,非全党只能见缝插针联系导师。微信发消息两三天不回是常事,有个哥们儿甚至自掏腰包跨省跑去学校堵人,就为了改论文摘要里的两句话。
三、“老江湖”的“保命经验”
1. 选对导师是关键
尽量找带过非全学生的导师,他们更理解在职党的难处。有个朋友跟的导师自己也是企业高管出身,不仅允许线上沟通,还会根据学生的工作领域调整论文方向——比如做财务的就写业财融合案例,直接和本职工作挂钩。
2. 学会“见缝插针”
通勤时间听课程录音、午休整理文献、出差路上改PPT。有个狠人甚至把实验数据表格做成手机壁纸,逮着空就瞄两眼找灵感。
3. 抱紧同学大腿
非全班里藏龙卧虎:有体制内摸清政策风向的,有企业里能搞到行业数据的。组队做课题时多交流,往往能事半功倍。之前有个小组作业,靠某位同学从公司拿到的真实案例,直接拿了全院最高分。
四、说点大实话
非全毕业确实不轻松,但也没传说中那么可怕。学校也不想卡人,毕竟影响毕业率。关键看自己肯不肯下功夫——上班累不是借口,周末少刷两小时手机,论文就能多改一章节。
还有个小窍门:开学直接找教务要往届论文模板,连字体字号、行间距都按标准调好,后期能省一半格式调整的时间。别小看这个,好多人答辩前夜还在折腾页眉页脚。
亲情提示一句:现在非全学历在考公考编、职称评定里和全日制平权了,但社会认可度还得看个人能力。学历是块敲门砖,能不能进门还得看真本事。
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毕业证早晚能到手。